采油厂青化砭.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油厂青化砭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形成历史最早、演化时间最长的沉积盆地,同时也是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和重要的能源基地。该盆地位于东经106°20′~110°30′,北纬35°0′~40°30′,轮廓呈矩形,面积约25×104km2,其分布范围除涉及陕、甘、宁三省之外,还包括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该盆地北跨乌兰格尔基岩凸起与河套盆地为邻,南越渭北挠褶带与渭河盆地相望,东接晋西挠褶带与吕梁隆起呼应,西经冲断构造带与六盘山、银川盆地对峙。第一节 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之上并位于其西部的多旋回叠合型盆地,具明显的二元结构(李克勤,1992;杨俊杰,2002)基底为太古代、早元古代变质岩结晶基底,基底之上为中、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沉积盖层。盆地总体呈现为一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以整体升降、平起平落、地层水平(一般不足1°)、少见背斜、沉积盖层薄、岩浆活动弱为特点(赵重远,1990。根据盆地现今构造基底性质,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拗陷及西缘冲断构造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1)。图1-1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单元划分图 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东部,该斜坡为一平缓的近南部向展布、由东向西倾斜的大型单斜,倾角小于1度,平均坡降10m/km左右,局部发育因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鼻状构造隆起。 本次对延长组长2、长3、长6及长8油层组的顶面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的构造基本上继承了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的整体特征:总的构造格局表现为由东向西倾斜的大型平缓单斜,构造幅度较大,倾角较小局部表现为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中-大型鼻状构造(图12,3,4,5,6)。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该盆地的基底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其间经历了迁西、阜平、五台及吕梁-中条构造运动,发生了复杂的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作用。中、晚元古代,即吕梁-中条运动之后,鄂尔多斯地区进入大陆裂谷发育阶段,主要表现为古陆内部及其边缘大规模的裂陷解体,从此区内进入稳定盖层沉积阶段。晋宁运动(早古生代)后,区内裂陷作用基本结束,盆地进入克拉通拗陷与边缘沉降阶段,表现为稳定的整体升降运动,在陆块内部形成典型的克拉通拗陷。 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盆地进入克拉通内坳阶段,区内南北边缘表现为进一步俯冲,并产生了弧-陆、陆-弧、陆-陆碰撞和碰撞造山,后期(二叠纪及其以后)由于南、北边缘的俯冲和碰撞造山以及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导致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统一的克拉通坳陷,同时强化了克拉通内东西向的次级隆起和凹陷以及定边-吴堡区域东西向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 晚三叠世以来,盆地进入了大型内陆差异沉降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盆地周缘形成强烈的褶皱冲断和逆冲推覆构造,并发生掀斜抬升和剥蚀,造成微角度和角度不整合(张抗,1989),同时在盆地内造成了三叠系与侏罗系的区域平行不整合。燕山运动晚期,鄂尔多斯地区由长期的沉降转为逐渐抬升,并进入断陷发展阶段。 综观盆地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盆地是由吕梁期形成的统一固化结晶基底-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变质岩与中、新元古代以后形成的盖层沉积构成,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因此它属于一克拉通边缘拗陷盆地。另外,中生代后期,因其在西部边缘相邻褶皱带一侧广泛发育逆冲断层并伴有褶皱,成为较窄的陡翼,显示出不对称性,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属前陆盆地。无论怎样,该盆地都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叠加在古生代盆地之上的叠和盆地(孙国凡等,1936;赵重远,1990;胡见义等,1991;田在艺等,1996)。、古构造特征 根据上述构造变形、构造演化特点,并结合寒武系、奥陶系、上石炭统、二叠系地层厚度图,参考区域构造概况和具显著构造变形的构造运动的标志,对研究区各个时期的古构造面貌加以分析。综观各期的古构造面貌,研究区存在四种古构造格局,即早古生代北隆南坳格局;晚石炭世-早中三叠世南隆北坳格局;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西隆东坳格局及中晚侏罗世以后的东隆西坳格局。 早古生代北隆南坳 寒武纪时期为克拉通坳陷与边缘沉降发展时期。早、中寒武世海水从西、南、东三面逐渐向鄂尔多斯古陆推进,在张夏组沉积期海进达到第一个高潮。晚寒武世时,环县-庆阳地区抬升,与北部的杭锦旗-乌审旗-靖边古陆相连,形成了纵贯南北的令人醒目的“中央古隆起”,东部为东倾的缓坡,西部为由西倾缓坡逐渐过渡到盆地西缘凹陷,南部由较缓坡过渡到南缘凹陷。在宁县东北部存在一个向南西突出并倾向南西的鼻隆,即中央古隆起,向东平缓过渡到富县-洛川一带出现一浅洼,西部、南部均为斜坡区,并逐渐向秦祁洋过渡。寒武系沉积厚度盆地西部较大,一般厚1600余米,东部较薄,不到300

文档评论(0)

bh10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