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与名师对话2014高考语文对点训练:论述类文章阅读 理解.doc

与名师对话2014高考语文对点训练:论述类文章阅读 理解.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名师对话2014高考语文对点训练:论述类文章阅读 理解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兔神的由来 李振球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诗人李白《古朗月行》中说的玉兔捣药是中国古代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关于兔子神话的由来,我国学者研究屈原《天问》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楚人屈原在《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那月亮得到什么神术,每个月都能死而复苏?究竟有什么好处啊,而仍有顾菟在腹中?这里“顾菟”是古人在崇拜月亮时对月亮想象的称谓。上古时,因为顾菟、遽蝣、居蝣(蟾蜍)、於兔、乌(虎)、兔这些字同音或近音的缘故,“顾菟”历来有三种解释:虎,蟾蜍,兔子。 以汤炳正为代表的“虎说”,根据《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于菟”的记载,释“顾菟”为“于菟”,即虎。他认为月影想象是虎神,以后讹化为兔神。 以闻一多为代表的“蟾蜍说”,在《天问释天》中列举11条理由论证“顾菟”是蟾蜍的异名。月影想象经历了由蛤蚌、蟾蜍、蟾、蜍(蜍古音近兔)到兔的神兽变化的过程。 以东汉文学家王逸为代表的“兔说”,在《楚辞章句》中把“顾”当做动词,解释为“顾盼”,而把“菟”解释为“兔”,认为月影想象是兔神。 上述“三说”让我们知道:“虎说”道出了月影想象在楚地的特殊情况,解“顾菟”为虎可能更接近屈原在《天问》中的实际情况;“蟾蜍说”和“兔说”则道出了汉以后的现实情况。从中原地区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上月亮中的蟾蜍与兔、南阳蒲山阮唐汉画像月亮中的兔与蟾蜍、山东曲阜县汉画像兔捣药等考古发现来看,众多形象都证实了在汉代蟾蜍与兔组合与分离的情况。再者“三说”都没有否定至少在东汉之后已出现玉兔神话的事实。后世多称月影为兔影,称月亮为玉兔、兔轮、兔魂。 兔神在崇月文化中的重要性,使其逐渐地代替了众多神兽的地位,其文化蕴意也是集月中神兽之大成者。 古老哲学认为月亮为太阴,与太阳相对,其象为水。故古人常以水族蛤蚌和蟾蜍为月神,具有喻阴象形和多子的寓意。水族配月在先秦神话、美术作品中常以女娲神手捧蛤蚌、蟾蜍的形象,作为生殖之神的标志。自汉以后,历史经过了从战乱到安息的过程,道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尤显突出,像屈原在《天问》中对月发问的“死而又育”的不死观念在汉时焕发出新的光彩,并在道仙文化的想象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月亮中有不死之药。这个答案给崇月文化带来了变化,这时崇月内涵在太阴多子的基础上增加了长寿不死的内容。月中灵药是由月兔捣制的,月兔除了具有太阴多子的寓意外,又成了长寿的象征。这种变化又给月兔神话的传播带来了机遇,玉兔捣药的形象已经不只是出现在月宫,还经常在西王母身边。这种变化说明人们崇慕仙药,希望长寿不老。(选自《百科知识》2011.01,有删改) 1.关于“兔神由来”的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古朗月行》中关于“玉兔捣药”的内容交代了兔神的由来。 B.古代很早就有人认为屈原在《天问》中提到的对月影的想象就是“兔”的形象。 C.在崇月文化中兔神逐渐被人们认可,最终取代了“虎”“蟾蜍”等神兽的地位。 D.人们崇慕仙药、希望长生不老的心理,使得兔神的传说传播得更为广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包括概念)含义的理解与把握。对于概念,要抓住本质性的词语,要全面,不断章取义,也不无中生有。根据以上几点可以判断,A项中的《古朗月行》并没有交代兔神的由来,文中无相关信息。 答案:A 2.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崇月文化中,兔神的地位要比“虎”“蟾蜍”“蛤蚌”等神兽重要。 B.兔神在文化蕴意方面,吸收了其他神兽的优点,摒弃了它们的不足。 C.兔神身上集中了“虎”“蟾蜍”“蛤蚌”等动物的所有优点。 D.兔神既有蛤蚌、蟾蜍等神兽太阴多子的寓意,又有长生不老的内涵。 解析:本题从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来考查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辨识能力。A项中,文中没有提到兔神地位比其他神兽的高,而是说月影想象逐渐演变为兔神;B项中,文中也没说是兔神吸收了其他神兽的优点而摒弃了它们的不足;C项中,文中没有提到兔神身上集中了“虎”“蟾蜍”“蛤蚌”等动物的所有优点。 答案:D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三说”都肯定了在汉代以后已出现月兔神话的事实。 B.王逸等人从语言的角度解释“顾菟”,认为《天问》中的月影想象是“兔”。 C.人们常把先秦神话中的水族配月画成女娲手捧蛤蚌、蟾蜍的形象。 D.汉代以前,崇月内涵一般是太阴多子,到汉代以后开始逐渐变为长寿不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做这类题时,应注意几种设题陷阱,即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夸大其辞、互不关联。A项中,“虎说”并没有提到汉代以后的月兔神话的事情;C项中,不是“人们常把先秦神话”怎么样,而是先秦神话本来就是那样;D项中,汉代以后,崇月内涵不仅有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