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_mayu马语者_新浪博客.doc

国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_mayu马语者_新浪博客.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_mayu马语者_新浪博客

国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_mayu马语者_新浪博客 国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_ 国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兼与石军先生商榷 马宇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壤里,经常会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新奇观点诞生出来。比如,关于国企,就有很多此类观点。 近年来,不只一位国资委的领导振振有词地公开说“国企无垄断”--银行起码有工、农、中、建呢,石油石化不是有“两桶油”加中海油么,电信也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呀……怎么会是垄断呢!后来或许觉得这么说有点不大好意思,未免太侮辱中国老百姓的智商了,就又创造了个“公益性垄断”的说法:包括石油石化、电网电力、电信行业是有垄断呀,但那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必须垄断的,这些垄断企业不但没有享受垄断利益,反而经常会承受政策性亏损……云云,大有为国为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慨,全然不考虑作为消费者的人民已被这些公益型国企盘剥压榨得民怨沸腾,也不考虑这些公益型国企居然还上市圈钱拿股民的钱来作为自己的“公益”是否合适。 最近,又有一位副部级领导曰石军者语出惊人。此公据说“长期主政市里省里经济工作”,现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为了“理直气壮发展国有经济”,提出了众多理由,其中之一是“不是垄断过度问题”,而是“垄断还远远不够”!看看,这就比国资委领导们的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理直气壮”多了,不仅承认国企垄断,更说垄断不够:原来国有企业绝对控制的39个重点工业行业,现在已有18个降至10%以下啦,国有经济“仅”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7个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怎么能说是垄断过度呢。所以,国企的问题,不是垄断的问题,而是垄断不够的问题,还应大大加强!此等高论,真是振聋发聩,令人叹为观止。 不说石军先生说的国有企业的成就和贡献是不是确实--因为也有研究表明,2001-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获得利润总额为4.91748万亿,但同期少缴纳的利息、地租、资源租以及获得财政补贴共计64766.91亿元,如果刨除其享受的非合理的优惠及补贴,在此期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还有数据表明,即使这些国企实现净利润从2003年的3262.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94万亿元(且不说其中有多少垄断利润、优惠及补贴转化),其上交国家财政的份额也微乎其微—假如不是一分没交的话,所谓的“公益性”并没有转化为民众福利,而仅仅体现在“对行业的控制力”上了。也不说石军先生在其长篇大论中体现出的基本谬误—怎么能说“公有制与私有制对应的是‘所有制’概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应的是‘经济体制’概念,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属性的概念,根本不存在对立关系”呢,难道这位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毕业的在职博士不懂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粗浅但又是最基本的理论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怎么就不存在“适应不适应”的问题呢?可他自己却又说“从我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看,并不是相悖的,而是相融的”,岂不是自打耳光,自己也犯了指责别人犯的逻辑错误么?--这些都不说,我们只说说国企垄断合不合法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国有企业要不要守法?不管是公益性国企还是竞争性国企,是不是都要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从中可见,国有企业,不管是什么类型国有企业,都必须遵守法律,宪法并没有给予任何国企以豁免权。所以,国企地位的确立,以及具体的生产经营,都必须守法,这是确凿无疑的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国企垄断合法吗?看国企垄断是否合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宏观层面,某个行业通过政府文件决定和投资审批管制,交由一家或几家国有企业垄断市场是否合法;二是从微观层面,在行业中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一家或几家国有企业是否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有具体的排除或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第七条:“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前款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 位损害消费者利益”。第八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我国的反垄断法中,并没有任何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