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影 黄华
朱自清(1898—1948)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写诗歌颂闻一多,还冒危险参加二人的追悼会,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战士。 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 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 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会读会写“祸不单行”“触目伤怀”等词。 2.能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通过抓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说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到南京第二日上午便须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然后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他忙着照看行李,又忙着和脚夫讲价钱,后又拣定座位,嘱我路上小心。我到了车上他又坚持步履蹒跚地给我买橘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我留下了眼泪。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妥帖:恰当、稳妥,十分合适 。 踌躇:犹豫。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交xiè ( ) 奔丧( ) 狼jí( ) 簌簌( ) 差使( ) 迂( ) 典zhì( ) fù( )闲 tuítáng( )( ) sǔo xiè( )( ) pán shān( )( ) tuǒtiē( )( ) chóu chú( )( ) ( )目伤怀 示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他用两手抓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抬;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动作描写,用“攀”“缩”等词写出了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 体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 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2.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然后他颠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4.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三、写作背景 父亲纳妾和专横的行为方式另作者不满,朱自清大半辈子都没有摆脱父亲对他的束缚。他直到逝世前,才替父亲还清高利贷。 1921年,他回到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儿子的每月薪金直接送到家里,而朱自清本人不得支领。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离去,到外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这年冬天他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1922年暑假,他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但父亲先是不准他进家门,后则不予理睬。过了几天没趣的日子又悻悻而去。以后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这就是《毁灭》中所说的“败家的凶残”、“骨肉间的仇恨”。1928年,《背影》散文集出版,他将这本散文集给父亲看,他的父亲手不住的颤抖,昏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