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宁的创业痛点:三起三落与大佬擦肩而过
杨宁的创业痛点:三起三落与大佬擦肩而过
来源: 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3-05-29
作为最早拿到“入场券”的互联网创业者之一,杨宁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却没有成为大佬。多年来,没有将手中的项目和公司持续坚持下去,成为杨宁创业的痛点。
杨宁反思创业痛点
“腾讯这座大山一定会被它自己覆灭的。”
“两三年之内微信就会被替代,像微博一样。”
说完这两句话,杨宁把头往沙发上一仰,架起二郎腿,眯缝着双眼,像是在等待石子投入湖面泛起的涟漪。
如果这两句话是一般创业者所说,人们最多会说他疯了,但杨宁还有几分做判断的资本。他的人生经历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24岁跟陈一舟、周云帆创立ChinaRen,一年后卖掉;27岁二次创业创办空中网,两年后上市成为最年轻的上市公司总裁;36岁退出第三家创业公司全职做天使投资人。他自认为对互联网的观察跟别人不一样,“所有伟大的成功背后都孕育着自我覆灭的因子。”他说。
杨宁说话喜欢旁征博引,从西班牙超级舰队说到英国版图的凋零,从孔孟之道说到王阳明心学,听起来就像是个文艺青年,这容易让人忽略他的技术背景——他曾是搜狐早期的技术总监。他并不拒绝谈论过去,甚至笑称自己是互联网界的“活化石”,但他也回避不了这样一个“心结”——如果当初没有卖掉ChinaRen,会不会成为中国的Facebook?如果当初坚持一个方向而不是养大了就卖,是不是现在就能挤进一线大佬的阵营?
类似这样的假设永远不会有答案。现在,杨宁认为自己做出了符合这个时代潮流的选择——第一代互联网的“套现者”,做起了“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他曾经掌握或者仍在掌握着丰富的资源,但也正在远离战场和用户,而做“天使”可以让他更接地气,并有了二次射门的可能。
“你会跟创业者怎么概括你的故事?”
沉思片刻,杨宁回答道:“一个关于怎么放下执念、立地成佛的故事。”
机会与放弃
杨宁说,他的人生好像是老天不断给予机会,一两年就给一次能赚很多钱的机会,但每一次他都选择了赚最少钱的那一部分,赚最多的那一部分总是被放弃。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坐在北京位于华贸中心的办公室。楼上就是红杉资本、IDG等大鳄,而成立不到一年的乐博资本包括他在内只有4个合伙人,资产总规模为1亿元,相比之下有些“寒酸”。杨宁并不是没有拿到过船票,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他曾经跟陈一舟、周云帆一起创立ChinaRen,而那时他们谁也没意识到,这是未来互联网最好的一块资源——社交网络。
中国互联网所有的故事,开头都充满着意气风发。在斯坦福读书时期,陈一舟对美国正如日中天的互联网非常感兴趣,于是发起了一个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结果来的人寥寥无几。在陈一舟滔滔不绝的“忽悠”下,杨宁、周云帆加入进来,三个人决定创立一家名叫ChinaRen的网站,这被誉为中国第一代SNS雏形。
彼时Google刚刚成立,只有9个员工。“我们还去参观了一下他们的公司。与他们一起吃了顿饭,当时他们邀请我们说,成为Google第10个员工吧?”三人商量了一下,还是最终决定创业。“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加入的话,财富可能是现在几十倍吧?”杨宁将双手一摊,没什么好后悔的,因为接下来还有几次跟财富擦肩而过。
1999年,杨宁等三人从斯坦福回到中国,ChinaRen依靠校友录短时间内成为了国内同类产品中规模最大、数据最全、用户最多的网站,高盛很快投资了1000万美元。雅虎也曾经提出1亿美元的收购计划,但ChinaRen当时有了高盛的投资,认为上市指日可待,所以拒绝了。
“高盛当时在中国只投了四家公司,第一个是ChinaRen,第二个阿里巴巴,第三个网易,第四个平安保险。哈哈,很惭愧我们是表现最差的。”杨宁告诉记者,高盛在ChinaRen的项目上没有赚到钱,而在整个中国的互联网项目也没赚到钱,“甚至我也没赚到钱。”
为什么杨宁也没赚到钱?一个根本原因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2000年美国股灾,雅虎股票从300多美元跌到20多美元,亚马逊股价也跌了90%,整个互联网进入了寒冬。当年7月份,ChinaRen已经没钱了,高盛也拒绝了ChinaRen的再融资请求,称总部有命令,不许再追加互联网投资。后来杨宁他们就跑去找搜狐。“没办法,当时腾讯、新浪压根不理我们。”杨宁说,搜狐的张朝阳同是海归出身,对ChinaRen很感兴趣,就提出3000万美元收购。
谈收购的时候又发生了争议。搜狐想以3000万美元现金收购,而ChinaRen方面则希望换股收购。搜狐认为,他们是14美元1股上市,而当时的股价跌到了7美元一股,如果跟ChinaRen进行换股收购,觉得亏了;杨宁等则认为,别人想要的对于自己来说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得反着来,双方胶着了很久,最后搜狐同意了换股方案。当时杨宁还觉得赚到了便宜,谁成想收购完之后搜狐的股票7块变6块,最后变成8毛钱一股。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