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文化遗产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夹江文化遗产调查

夹江县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乐山市夹江县愈来愈注重本县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本次调查报告将对夹江县的一些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做一些简单介绍,以及这些资源、产业存在的不足之处(或危机)和应对方法。 【关键词】夹江县,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等。 【正文】 一、夹江年画 1、所属地区:四川·乐山·夹江县 分布区域:四川省夹江县焉城镇 文化遗产名称:夹江年画 遗产编号:Ⅶ-3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遗产级别:省级 ??2、历史渊源:明代夹江已有印制年画的手工作坊,清代中叶是夹江年画全盛时期。那时,画店、作坊有三十多家,其中董大兴发字号有二百多年历史,名声较著,版样最多。年画销量达四五百万份,远销云南、贵州及东南亚各国。民国和抗战时期也未停止生产。解放后,夹江年画被误认为封建迷信作品,毁坏十分严重。 3、艺术特色与价值:制作夹江年画是水印一色一版,多次套印,色版多达八块,无一点手绘,技艺精湛。主要颜色有黄、丹、紫、绿、兰、黑等,都有植物、矿物研制,色彩鲜艳,和谐悦目,特别是黄、丹色不怕风雨日晒,久不褪色。人物形象秀美,表情细腻,构图饱满,疏密得当。造型古朴,线条粗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4、所用工具:木刻刀、木版、棕刷、印画桌、木夹、煮锅颜料缸、调色盘。 3、表现、创作、造型题材:作品以民俗风情、民间故事、戏曲神话为题材,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如“三顾茅庐”、“耗子结亲”、“木桂英挂帅”都是惹人喜爱的传世佳作。夹江年画吸收壁画、木版画的传统造型技法,构图丰满、虚实相间、人物聚散、匀称合理,造型夸张,表情生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耐人寻味。 4、绘制口诀:细描精刻、田平沟深。色是肉、线是骨,色线相依不分离。兰绿是叶片,黄丹是花朵,叶衬花朵更精神。先色后墨,由浅入深。 5、工艺制作流程:画工依照作品分别画线稿和色稿,一色一稿。刻工照稿刻版,一色一版。印刷工在画案上压纸校稿,印刷是先色版后线版,由浅入深,一色一版,多次套印。 6、代表作品:门神:“秦军、胡帅”,“秦叔宝、尉迟恭” ;画条子有“人财兴旺”、“福禄寿喜”、“五谷丰收”、“灶神? 财神”、“耕读传家”、“一团和气”等。 7、濒危情况:年画资料、画版损失严重,明清早期的年画已失传。年画滞销,失去市场。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技艺人员青黄不接,画家纷纷改行。文化馆和夹江年画研究小组专项经费不足。 8、保护现状:文化馆收藏有古版年画二百余幅,画版十二套,整理记录有年画历史渊源文字资料,有幸存老艺人们的生平、技艺、回忆、表演的图文资料。老艺人们家中还保存有各类古版年画数百幅,画版二十多套,清晰完好。文化局、文化馆有专人负责有画保护工作。近年来,政府已投入近十万元,作为收集整理资料、组织创作、举办展览、培养传人之用。今后,政府将用更大力度支持保护工作。 二、夹江书画造纸工艺 起源 夹江书画纸,历史悠久。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早在唐代,便有关于夹江纸的记录,宋代夹江竹纸发展很快,在明、清时代夹江纸迎来兴盛之期。明代中期,夹江纸已经广泛地用于文化教育、经济贸易,渗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诸多领域。清康乾时期,夹江手工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版《县志》具体记录了那时“各区造纸之家” “因解文闱卷纸互相控诉”的事件,当时夹江纸被钦定为“贡纸”,成为宫廷用纸和“文闱卷纸”。 于是,夹江书画纸便以“大千书画纸”名之,与安徽宣纸同被誉为“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 特色 夹江书画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棉韧)、洁白、做手(整选)”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夹江书画纸有三个“最”:传统工艺最为完善,产量最大,品种最多。全县国画纸1998年产量达3690吨,居全国之冠,出口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省二轻系统优秀产品,并列入《天府名产》一书。制作过程 夹江手工造纸工艺应天时地利而生,它的生产工艺与明代《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工序完全相符,从原料竹子到一张完整的纸,整整需要15个环节。前人概括为24个字“砍其麻、去其青、渍其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 即砍竹麻,搥打,蒸煮,漂洗,沤料,捣料,漂白,抄纸,压榨,刷纸。其中,造纸工具主要包括纸槽,纸帘,纸臼,纸刷,撕纸标,竹麻刀,纸槽锄,竹麻锤,抓料耙,料刀,纸矛刀,切纸刀和割纸刀等。 早在上个世纪初,夹江宣纸就因其洁白绵密,被张大千将其与安徽宣纸一道并称为“国之二宝”。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

文档评论(0)

yaoyaob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