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什么是周长》同课异构评课稿.docVIP

三年级数《什么是周长》同课异构评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级数《什么是周长》同课异构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和大家一起探讨怎样上好《什么是周长》这节课,《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中周长的第一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几位老师都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建立表象,理解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三位老师都是创设了几个情境抓住学生的。第一节课杨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由秋天的落叶引起话题: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行,一个爬一圈,一个一圈没有爬完,让学生说说他们爬行的轨迹,接着描树叶的轮廓,在学生描一描,说一说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理解树叶的周长,引出树叶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由没有爬完一圈的,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有周长,这样的引入,为学生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对周长这个概念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张老师是由胜利小学的升旗仪式的画面引出,到黄黄、花花、强强沿树叶的边线爬行说明树叶的周长,抓住关键词:起点、沿着边,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周长,特别是让学生用手指感受蚂蚁爬行的一周,描一描树叶的一周,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理解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周长转化成图形的周长,紧接着这三位老师创设了都创设了第二个活动情境,指一指,说一说教室的物体的面的周长,身边的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学生找的数学书、文具盒、米尺、课桌面等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理解每个物体的面的周长。 接着教师又创设了第三个情境:指一指、说一说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认识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充分的体验中,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达到理解周长的意义。如杨老师让学生测量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各边的长度计算图形的周长,然后每组回报测量的结果和计算的周长的结果。如张老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多边形等,很自然地就知道了多边形就是各边长度的总和就是多边形的周长。先是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接着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各边是3cm,4cm,5cm.长方形的边是2cm,4cm,2cm,4cm,的两个图形说明图形不一样,周长可能一样长,特别是五角星的图形既体现了图形周长的计算,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8*10=80cm,学生的回答多好。刘老师的把角添上一笔画成使他有周长,更体现了学生对封闭图形的理解。就是由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理解的比较透,才会出现最后小结时学生回答:计算图形的周长时,图形里面的线不可以加起来。 在理解了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第四个活动情境,树叶的周长怎么计算?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用软尺套在图形上量,也可以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你看看学生想的多好呀,杨老师是让通过短信告诉了学生一个信息:要测量一个男性的腰围,被抽到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去找一个和父亲身材相似的人,他那种心情可想而知了,学生动手测量的激情有多高,所以学生测量后很响亮地回答95cm,并且这时老师又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感恩父亲。又如刘老师在测量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采取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腰围,特别是刘老师在学生测量之前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腰围,并汇报,注重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适时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探索发现,提高了教学质效。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这三位老师都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周长呢?“我爬过树叶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