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香港对比 揭秘堵车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与香港对比 揭秘堵车原因

北京与香港对比 揭秘堵车原因 北京的常住人口大约是香港的2.5倍,但现在汽车数量却是香港的8倍多!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共有汽车约58万辆,而其中私家车只有不到40万辆。而在北京,2010年9月初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了450万辆。更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汽车总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变化并不大,多年来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下。 而北京的汽车总量还处在井喷阶段,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将冲破500万辆大关。仅仅2010年一年,北京机动车增长将肯定超过76万辆,一年的增长就大大超过了香港的总量。 这样疯狂的增长自然使首都成了“首堵”,2010年9月17日傍晚的“惊天大堵”,终于惊动了国家最高层。当晚北京高峰时段发生了9个小时的大堵车,有网友戏称那一刻的北京是一个“立体停车场”。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照此发展下去,再过一年多,北京的平均每小时车速将低于15公里,仅相当于骑自行车了。 2010年12月23日下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为治理北京市交通拥堵,从2011年1月1日起限量购买汽车,并用摇号的方式获取车牌。每年总额24万辆,每个月两万辆。 香港人不疯狂买车,首先肯定不是买不起车。香港的人均GDP是北京的三倍,但车价却比北京便宜得多。以香港满街都是的保姆车丰田阿尔法为例,大陆卖56.88万元人民币的那款,在香港要便宜一半。 我们常听到的另一个解释是说,香港人之所以不买私家车,是因为用车费用太高:购车要交重税、汽油有重税、停车费高昂,一个固定车位一个月要一两千元人民币。 这种解释,有些部门是乐意听的,因为可以作为提高收费依据,把问题都推给收费太低。不过,以我在香港读书5年多的亲身体验和观察,香港人不疯狂买车的根本原因,并非用车成本太高,而在于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很高,公交出行非常方便舒适,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买车。 而北京人之所以疯狂买车,最主要原因也并非是收费不够,而是公交服务太差,市民不得不买车,以便将自己与糟糕的公共空间隔离起来,堵得再厉害也得买。以我求学的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为例,教授与副教授总共有12名,我发现有私家车的只有两位。香港大学教授的薪水属于世界最高之列,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并非是负担不起用车的费用,但大多数教授都没买私家车。我的两个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过系主任,他俩至今没有私家车。这显然不是因为用车太贵所能解释的。 香港的公交服务是如何让人们不需要买车的呢?首先是便捷。在香港,公共交通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90%,而地铁和城铁出行量达到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全香港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环地铁站500米的范围内,几乎所有常去的地方都有地铁到达,非常方便。中途换乘也很快,一般都在站内完成,很多是下车门对门就能换线。地铁口就有公汽站,出了地铁就能换公汽。 香港所有的公交场所,标志指示都很健全,非常人性化。到香港的第二天,面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就独自出门买东西了,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是跟着公交的指示走,非常明确,一般不会迷路。 有网友这样形容北京的地铁1号线、2号线的拥挤不堪:“带上车的是饼干,带下车的就是面粉”;“正装挤进去,三点暴出来”。这样的情形不会在香港公交中出现,尽管上下班高峰期,香港地铁人也非常多,但地铁公司的管理非常到位,为了防止拥挤和踩踏,在个别拥挤点会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分批放乘客进入地铁站。而在站台上,也是有秩序上车,太挤了工作人员就会让你乘坐下一批。而高峰期香港地铁的发车间隔非常短,一两分钟就有一辆列车到达,拥挤的人群很快就得到了疏散。 如果你是在香港乘坐公汽,更不可能像北京那样挤成相片。因为香港的公共汽车严格规定了人数,不允许超载。你可以在香港双层巴士车门边看见这样的标志:上层座位53人,下层座位21人,站位44人。如果你坐的是小巴,更不用担心拥挤问题,小巴不设站立位,所有人都有座位,绝不超载。还有,在香港乘坐公汽,不会像北京那样是一场战斗,秩序井然,文明礼让。比如公共汽车站,每个线路的公汽都会停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固定的栏杆口边,司机会将车门准确地对准上车的栏杆口。不同的线路,上车口不同。在公汽站,大家只要顺着不同的栏杆各自排队等候就是了。 香港的公汽车况都很好,全是丰田、沃尔沃、铃木、锰钢等大品牌车。车厢干干净净,绝不会有什么破破烂烂的坏椅子出现。车里的冷气也开得足,这样不会让人觉得是挤在一个臭哄哄的闷罐子里。 有了便捷、舒适、干净的公交环境,即使是衣着讲究的高收入人群,也不会觉得乘坐公交出行会弄坏自己的行头。 公交司机的服务就更不用说了,刚到香港的时候,我向司机问路,司机马上很专业地提醒我看他旁边的牌子:上面写着,开车时与司机说话,属于违法行为。但车一停,司机马上很有礼貌地回头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像北京那样出现售票员掐死女学生的事件,在香港是天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