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境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境分析.doc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境分析 摘要: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山水诗中蕴含许多佛家的禅境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间的物我合一,人自身的心静如空,以及随遇而安的处事态度。王维写禅境也有三方面原因,即主体信仰的需求,客观现实的促使,禅境本身的包容。王维的山水诗充的禅境,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境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51-03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修行信佛,尤其对于佛家思想中的禅境有自己独到的感悟。而王维的山水诗则成为这种禅境思想的重要表达手段。本文从王维的代表山水诗出发,分析诗中所蕴含的禅境。并从多个角度去探寻王维写禅境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文学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王维与禅境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是盛唐时代文化全面高涨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人。他精通音律,早年曾为太乐丞;书法上擅长草、隶;绘画才能尤为突出,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后人甚至推许他为南宋画派之祖。 王维尤以他的山水诗著名,其诗空灵见性,宁静中有洒脱之美,具禅境。王维也被称为诗佛,这与他的日常生活有一定关系。王维自幼受佛教的熏陶,有着深厚的佛教信仰。他早年对禅宗的北禅宗虔诚修习,中年之后又受南宗禅的影响,过着焚香打坐的禅修生活。因此,对王维山水诗的理解,需要结合一些佛学思想,从王维山水诗中,感受那种物我合一的自在禅境。 说道禅境,我们不得不提禅宗。禅宗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特殊社会环境下中国化变革的结果。所谓“宗”,指直契佛心,与依靠佛陀经教入门并传授的“教”相区别。大致可以说,禅宗是以大乘的般若空观和涅?佛性论为理论基础,融合了中国儒家的心性论和老庄的自然主义态度。 禅境既是一种自我的修行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禅境与禅定有很大关系。禅定是一种宗教修习方法。人的心是浮躁不安的,即心猿意马。禅定就是依靠思想意志的高度集中,返观内心,清除杂念,以臻明镜止水般的宁静状态,并在身心上产生异乎常人的功能。我们平时有太多的欲念和偏见,通过禅定使心归于平静,这样才能认清自己的价值。 而禅境也称禅意、禅机、禅味和禅风等。它注重人的主体性,主张活泼自在,超越佛祖,冲出一切教条束缚,是一种洞察人性生命本质的艺术,探索的是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另外,禅宗强调明心见性,彻底打破了世间与出世间的根本分际,从而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哲学相契合,适应了中国士人的精神需求,因而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流行和传播,被视为彻底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二、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境分析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体现着个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也反映出一定的哲学思想和佛学理论。通过整理和分析王维的山水诗,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的禅境。 (一)物我合一 禅境讲究空静,而至空至静莫过于最本初的大自然。大自然中充满着许多生灵,包括欲动而静的植物和多种多样的飞禽走兽。当然,作为一个亲近大自然的人不必真正置身于原始森林,但值得强调的是,内在的心绪须与自然相融合,甚至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达到忘我的境界。而这种人与自然相互间的融合正是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就有许多体现这种境界的例证。 首先,物我合一体现在自然生命的人格化。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歌记录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幽篁中悠然弹琴吹啸的闲逸生活,诗人虽处深林,但不寂寞,因为有明月相伴,为他照亮。这里的明月已然化作一种活灵活现的生命,可以知人心,懂冷暖;而整座幽篁以及深林都已成为诗人的忠实聆听者,寂静却充满灵动的气息。自然生命的人格化是人与自然相融的体现,也是禅境中空灵自在的所在。 其次,自我在自然中能够找到乐趣,即使是只身一人。如《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旧林”是诗人自我修养的静地,也是生命乐趣的源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描绘出诗人在旧林间的怡然之趣。“松风”和“山月”使诗人不再孤单,它们像知己,似朋友,与诗人一起享受着天地自然赐予的美好,期间,没有苦楚,只有沉寂。 第三,人在自然环境中流连忘返,甚至忘我。如《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全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诗人几乎全部采用了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眼,平凡中见新奇,寥寥几笔就显现出山川景物的壮阔飞动,奔放雄伟。作者当时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