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醉花阴》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醉花阴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3、继续积累古诗传统意象。 南渡 内容 情感 代表作 前 少女、少妇 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 《如梦令》《醉花阴》 《一剪梅》 后 思夫 思乡 思国 浓愁哀愁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据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相思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夫妻离别 寂寞愁苦 整体感知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 下片:写赏菊饮酒,诉相思。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 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含情。意境凄凉寂寥,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我整天的烦愁。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帐子,刚刚被半夜的凉气浸透。 “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突出了伤感之情。   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寒凉,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寂之情。 寓情于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 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古诗十九首》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一个人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暗写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  描写把酒独酌,衬托离愁别绪。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让人生愁了。丈夫远游,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 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休要说这良辰美景不会消损神魂,西风吹卷起珠帘,你会看到,闺中少妇竟比那外边的黄花更加消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直抒胸臆。离别相思之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瘦”字效果? ①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因离愁的萦绕而魂消形减的思妇形象。②化抽象为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得真实可感,令人心疼。    小结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是       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巧妙结合,相映成辉。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 ,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