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敬业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VIP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敬业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敬业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敬业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烙 lào 铁 疱(páo 官 粗犷(guǎng) 莘莘(shēn)学子 B.谮 zèn 害 襁 qiáng 褓 田圃 pǔ 茅塞 sè 顿开 C.妖 yāo 娆 单 chán 于 带挈 qiè 润如油膏 gǎo D.模 mó 板 惬 qiè 意 秉 bǐn 请 风靡 mí 一时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品。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4.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根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淮安市许多新建的公共场所进出有滑坡,上下有电梯。①市政部门还对不少道路进行了改造,施工了标准的盲道。②当残疾人遇到困难时,市民会提供主动帮助。对于残疾人来说,淮安这座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无障碍”。 修改①: 修改②: 5.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警醒,一个叫作“低碳”的概念从此叫响,什么是“低碳生活”呢?请根据下面所给材料提炼“低碳生活”的内涵。 材料一:低碳,意指较低 更低 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 材料二: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对大气、生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低碳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8分) (1)《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作者报效国家,渴望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3)《破阵子》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4)上级任命郑新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新是(用《出师表》里的话说):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成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初三(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7.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2分) 【材料一】对某中学150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用途 玩游戏 听歌 攀比 发短信 聊天 便于和父母 联系 问同学 作业 所占比例 38% 20% 39% 2% 1% 【材料二】 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你提取的信息: 8.据统计,80%以上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手机进入校园。针对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发表你的看法(50字以内)。(2分) 你的看法: 9.为了解决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研究出几条解决方案,请你找出其中不恰当的两项,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 凡是学生自己带手机的,都请

文档评论(0)

spk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