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考题 (1)19世纪末经典物理出现哪些无法解决的矛盾? (2)用简要的语言叙述玻尔理论,并根据叙述导出氢原子基态能量表达式. (3)写出下列物理量的符号及其推荐值(用国际单位制):真空的光速、普朗克常数、玻尔半径、玻尔兹曼常数、万有引力恒量. (4)简述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及结论。 (5)简述玻尔对原子结构的理论的贡献和玻尔理论的地位与不足。 (6)何谓里德伯原子?为什么在现代生命科学、同位素分离、激光等研究领域中要研究里德伯原子? * 2. 里德伯常数随原子核质量变化的情况被用来证实氢的同位素—氘的存在 起初有人从原子质量的测定估计有质量是2个单位的重氢。 1932年,尤雷在实验中发现,所摄液氢赖曼系的头四条谱线都是双线,双线之间波长差的测量值与通过假定mH/mD=1/2计算的不同的里德伯常数 R 计算出的双线波长差非常相近,从而确定了重氢----氘的存在。 附 下面是美国物理学家尤雷观察到的含有氢。氘两种物质的混合体的光谱系双线,以及测量出的双线间的波长差。 3. 类氢离子及其光谱 原子核外只有一个 电子的离子,但原子核带有Z 1的正电荷,Z不同代表不同的类氢体系。 类氢离子谱线的波数公式 类氢离子 1897年,天文学家毕克林在船舻座ζ星的光谱中发现了一个很象巴尔末系的线系。这两个线系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以较高的线表示巴尔末系的谱线: 我们注意到: 1.毕克林系中每隔一条谱线和巴尔末系的谱线差不多重合,但另外还有一些谱线位于巴尔末系两邻近线之间; 2.毕克林系与巴尔末系差不多重合的那些谱线,波长稍有差别,起初有人认为毕克林系是外星球上氢的光谱线。 然而玻尔从他的理论出发,指出毕克林系不是氢发出的,而属于类氢离子。玻尔理论对类氢离子的巴尔末公式为: 对于He+,Z=2,n=4,则 =5,6,7...... 与氢光谱巴尔末系比较 里德堡原子 当多电子原子的外层一个电子被激发到量子数n很高激发态上时,它看到内层电子屏蔽后的剩余电荷是+e,所以可以借助玻尔氢原子理论描述。这样的原子称里德堡原子。这样的原子半径很大 ,对n=250, r250~3.3μm 接近细菌大小;其寿命也很长 ,τ正比于 n4.5 ;但能级间距十分小,如 ,而室温对应的能量为kBT(=300)=0.026eV ,所以易受外界电磁场、温度等的影响。 按照玻尔(Bohr)理论在原子内存在一系列分立的能级,如果吸收一定的能量,就会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从而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而激发态的原子回到基态时,也必然伴随有一定频率的光子向外辐射。 光谱实验从电磁波发射或吸收的分立特征,证明了量子态的存在,而夫兰克-赫兹实验用一定能量的电子去轰击原子,把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从而证明了能级的存在。 实验思想: 电子与原子的碰撞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电子失去一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化为原子内部能量,使原子激发或电离。 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电子动能损失是分立的 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证据 1914年Franck和Hertz 电子—汞蒸汽原子 碰撞实验,实验直接而独立地证明了原子内部能级(能量的量子化)的 存在。 第四节:弗兰克-赫兹实验 K:热阴极,发射电子 KG区:电子加速,与Hg原子碰撞 GA区:电子减速,能量大于0.5 eV的电子可克服反向偏压,产生电流 电流突然下降时的电压相差都是4.9V,即,KG间的电压为4.9V的整数倍时,电流突然下降。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表明:汞原子的确有不连续的能级存在,而且4. 9eV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为什么更高的激发态未能得到激发? 改进的夫兰克-赫兹实验(1920) 在这个实验装置中,加速电子只要达到4.9ev,就被汞原子全部吸收了;因此不可能出现大于4.9ev能量以上的非弹性碰撞,故不能观察汞原子的更高激发态。为此他们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所示 当 =4.68,4.9,5.29,5.78,6.73V时, 下降。 实验结果显示出原子内存在一系列的量子态。 加速区:KG1 碰撞区:G1G2 翁斯灏等. Franck-Hertz实验中电子与汞原子的碰撞机理. 大学物理,1995,14(3):7-9 刘战存,张国英.弗兰克和赫兹对原子能级存在的实验研究.物理,2003,32(1):47 参阅: J. Franck (1882-1964) G. Hertz (1887-1975) 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laws governing the impact of an electron upon an atom The Nobel Prize 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