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萜类和挥发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萜的含义 从化学结构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 开链萜分子式符合(C5H8)n 通式 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少数例外。 异戊二烯 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 含氧衍生物:醇、醛、酮、羧酸、酯等萜类。大多具有浓郁的香气 二、萜的结构与分类 1 半萜 2 单萜(挥发油) 3 倍半萜(挥发油) 4 二萜(苦味素、植物醇) 5 二倍半萜(海洋生物) 6 三萜(皂苷、树脂) 8 四萜(植物胡萝卜素) 8 多聚萜(橡胶) 分类: 天然产物中最大类 (26000种), 结构复杂, 生物活性多样 药物的重要来源:青蒿素 蒿甲醚(倍半萜) 紫杉醇(二萜) 单萜类(monoterpenoids):2个异戊二烯单位、含10个C的化合物类群,挥发油的主要组分。分子量小,脂溶性。 其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香气,是医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成苷时,不具挥发性,不能随水蒸气蒸馏。 分类:链状型和环状型(单环、双环、三环等) (一)单 萜 (1)链状单萜 代表化合物:柠檬醛、香叶醇等 香叶醇 (2)、单环单萜 代表化合物: 薄荷醇(menthol):是薄荷和欧薄荷等挥发油中主要的组成成分。其左旋体(L-menthol)习称“薄荷脑”。对皮肤和粘膜有清凉和弱的麻醉作用,用于镇痛、止痒,亦有防腐、杀菌作用。 (3)、双环单萜 龙脑(borneol):俗称“冰片”,又称樟醇,具有发汗、兴奋、镇静、驱虫等作用。还具有显著的抗缺氧功能,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 l-龙脑 d-龙脑 樟脑(camphor):具有局部刺激和防腐作用。 樟脑 (4)环烯醚萜 常见中药:地黄、玄参、栀子 其中大多为苷类 代表物:栀子苷 (二)倍半萜 分类: 按碳环数:无环(链状)、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型; 按环的碳原子数:五元环、六元环、七元环等; 按含氧官能团:倍半萜醇、醛、酮、内酯等。 (1)链状倍半萜 (2)环状倍半萜 青蒿素是倍半萜过氧化物,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到的抗恶性疟疾的有效成分。 (三)二萜 1、链状二萜 链状二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存在较少 2、单环二萜 维生素A:动物肝,鱼肝,保持夜间视力,哺乳动物生长 维生素A 甜菊苷 甜菊苷A 甜菊苷D 甜菊苷E 甜菊苷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是一种无毒、天然的有机甜味剂。由于其在人体内不参与代谢,不提供热量,并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食品工业中,甜菊苷广泛应用于饮料中,如汽水、酒、果酒等,其味感较好,可改善砂糖、果糖、山梨糖醇等甜味。由于其热能仅为蔗糖的1/3,属于低热能型甜味剂,可将其用于糖尿病人和肥胖人群的健康型饮料中。 三、理化性质 (一)性状: 1、形态 单萜和倍半萜 :具有特殊香气,油状液体,可挥发,或为低熔点固体 二萜和二倍半萜:结晶性固体。 2、味 苦味,或极苦,又称苦味素。 但甜菊苷例外 (二)溶解性 一般亲脂性强,萜类的苷有一定的亲水性。 (三)化学性质 分子中含有双键和醛、酮的萜类化合物,可与卤化氢、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环烯醚萜化合物可与氨基酸共热生成红色至蓝色,用于检识。 第二节 挥发油 一、概 述 挥发油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性状:常温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分布:种子植物,尤其是芳香植物。菊科(菊)、芸香科(花椒、橙)、伞形科(茴香)、唇形科 (薄荷、藿香),蔷薇科(玫瑰花、月季花) 存在形式:油滴状,或与树脂、粘液质共存,少数成苷。 生物活性: 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 热、镇痛、抗菌消炎作用。 薄荷油、茉莉花油、樟脑、冰片、丁香酚 应用: 医药,香料工业,日用食品、化学工业等。 化学组成: 1)萜类化合物:单萜(低沸点)、倍半萜(高沸点)及其含氧衍生物,如薄荷油、樟脑等; 2)芳香族化合物:萜源性化合物以及苯丙素类(C6-C3),如桂皮醛、茴香醚、丁香酚等; 3)脂肪族化合物:如正癸烷和小分子醇、醛及酸类化合物(如正壬醇); 4)其它类化合物:挥发油样物质,如大蒜油等,液态小分子生物碱:川芎嗪(生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