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空灵.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美学原理 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十三章 空灵 一、空灵的文化内涵 二、空灵的静趣 三、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 一、空灵的文化内涵:禅宗之“悟” 禅宗的“悟”,并不是领悟一般的知识,而是对于宇宙本体的体验、领悟。所以是一种形而上的“悟”。 但是,禅宗的形而上的“悟”并不脱离、摒弃生活世界。禅宗主张在普通的、日常的、富有生命的感性现象中,特别是在大自然的景象中,去领悟那永恒的空寂的本体。 问:如何是禅人当下境界? 答: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五灯会元》) 宗白华:“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 千尺丝纶直下垂, 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 满船空载月明归。 (秀州德诚) 古池塘, 青蛙跳入波荡响(日本俳句作家 松尾芭蕉) 朱良志解读:“诗人笔下的池子,是亘古如斯的静静古池,青蛙的一跃,打破了千年的宁静。这一跃,就是一个顿悟,一个此在此顷的顿悟。在短暂的片刻,撕破世俗的时间之网,进入绝对的无时间的永恒中。这一跃中的惊悟,是活泼的,在涟漪的荡漾中,将现在的鲜活揉入到过去的幽深中去了。那布满青苔的古池,就是万古之长空,那清新的蛙跃声,就是一朝之风月。” 审美意象大风格的代表: “字字入禅”的王维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鸟鸣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木兰柴》) 王维诗的特点:“色空有无之际” 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终南山》)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其他诗人的“空灵”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声。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苏轼,《送参寥师》) 二、空灵的静趣 “空灵”的静,并不是没有生命活动,而是因为它摆脱了俗世的纷扰和喧嚣。“空灵”的“静”中有色彩,有生命,但这是一个无边的空寂世界中的色彩和生命,而且正是这种色彩和生命更显出世界的本体的静。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寄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静安,《寒江钓雪图》) 马远:寒江独钓图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念奴娇》) 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 不知伏牛路,潭洞何纵横。 曲岸烟已合,平湖月未生。 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 (灵一,《溪行纪事》) “空灵”→“无念”、“平常心是道”(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得到超脱) 有人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五灯会元》) *

文档评论(0)

小小紫色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