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作文精讲精炼.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逃离城市”作文精讲精炼

2014年高三优秀作文精讲精炼(1) ? 【原题呈现】(2014年1月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解读】 逃离城市之人置身胜景美境,从科技的都市返回最初的淳朴,可最终慰藉自己内心感动的方式,依然是直通微博这现代的科技,内心依然逃离不了现代科技的束缚,难以获得诗意的逍遥游。 诗意的栖居,不是置身于何地,而是心灵在何处。人在牧歌式田园里,心绪焦躁,淳朴的环境反而成了隔膜,内心依然是不自由。身处闹市,结庐在人境,修篱种菊,而无车马喧,那是心灵的沉寂静谧,反而获得了一种超越。 老子早有预言,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你遥控器在手,电视节目换来换去,极多的选择反而手足无措。科技文明的发达,过度繁荣的物质,有时带给人内心的是无穷无虑的烦躁和焦虑。而一脉相承的庄子有“心斋”一说,我们的内心就是一间房子,家具越多,光线就越暗,如何亮堂起来,那就是把家具腾空,做的是一道减法,减去种种成见、俗虑、偏狭,自然“虚室生白”,获得逍遥游。 反之,即便逃离都市,远离文明,如果内心没有栖息,没有冲淡平和之态,即便面朝大海,依然没有春暖花开的宁静。 那一群都市人终究是可怜的,翻山越岭,迢迢路远,看到雪山美景,把玩手机,或许也是现场直播,却不失为一种炫耀,仿佛来到雪山只是一种征服。 这让我格外怀念唐代的山水田园了。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得鱼忘筌,独钓寒江雪里自有旷达,哪怕鱼钩是直的也不以为意。王维有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即便有看花之人,也是物我两相忘。 【审题立意】 本次考试是“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 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①美常存于“高处”。 ②登高方能见美。 ……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 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但是,曲解、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例如: 1.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2.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 3.心有灵犀诚可贵。 4.脱离材料语境大谈城市发展问题。 【评分细则 】 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分。 等第 切题 立意 结构 记叙文 议论文 63—70 切题 独到、深刻 精巧;严谨 主旨与材料“神似”而有个性,有“灵犀”相通之默契,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 56—62 准确、正确 完整;有特点 主旨与材料“神似”,有“灵犀”相通,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能够“分析”,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49—5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