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磨辊机组

3 磨辊机组 3.1 磨床简介 由意大利INNSE公司制造,磨削辊型曲线精度为0.001mm,磨削辊型凸度为任意值,具有CVC辊型理论和圆方程辊型曲线的磨削运行程序的编制系统,能实现任意辊型曲线的磨削;磨削轧辊直径φ150~1400mm,轧辊最大长度为5M,带有辊面涡流自动检测装置。型号为RCH50″/2B×5000的轧辊磨床。 3.2 设备系统 3.2.1数控系统 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810M型数控计算机、德国西门子S7-400PLC等设备组成,该套系统为西门子公司专门开发的数控机床系统,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可完成任意辊面曲线的磨削,很好地满足了极薄带的生产要求。 3.2.2伺服控制系统 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6RB2101-5AZ伺服伺服传动控制系统、2台德国西门子公司直流伺服电机、2套美国生产的Heidenhain光栅等设备组成,按数控计算机的要求完成X轴、Z轴的位移。纵横向的控制精度为1um。 3.2.3砂轮控制系统 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6RA2785-6DV57Z直流传动控制系统、美国GE公司直流电机等设备组成,主要完成砂轮旋转的动力和实现砂轮消耗后对砂轮尺寸的补偿。 3.2.4轧辊涡流探伤系统 江苏雅华电子制造的YHDZ-905ET涡流检测仪在轧辊磨床上安装,轧辊检测过程是由810M型数控计算机来编制启动而使涡流在辊面上的覆盖率为100%,避免了轧辊带裂纹上轧机使用。 3.3 轧辊准备主要作业程序 轧辊准备一切任务都是为了轧机使用轧辊的正常生产,集中体现在轧机更换轧辊时的作业,是以轧辊拆卸、轧辊磨削、轧辊组装等三大程序为主导来进行操作的。 3.4 机组工具与其它设备的说明 3.4.1轧辊与轴承 轧辊与轴承是轧机设备组成的一部分,属于大宗消耗工具,分有工作辊和支撑辊两种:工作辊为传动轧制辊,支撑辊为被动限位辊。工作辊硬度较高,目的是使辊面不易受伤,保持完好辊面的轧制。工作辊直径较小,目的是增大对带钢的咬入量,减小轧制力。 3.4.2轧辊装卸小车 为工作辊的组装与拆卸提供安全、高效服务。支撑辊的组装与拆卸凭借车间8#吊车来完成。 3.4.3环形液压机 环形液压机俗称打压机。专门为支撑辊的轴承过盈组装与拆卸而配套的工具,最高压力为10000psi 3.4.4激光毛辊机 可将工作辊辊面进行激光均匀打点,能够执行打点密度(即点距)要求,辊面粗糙度可任意设定,但最大粗糙度小于或等于2.5um。适合于小粗糙度要求的带钢板面平整。采用激光毛面辊平整后的带钢板面十分直观又可隐蔽微观面斑。 3.5 轴承座导板与机架窗口的关系 轧辊轴承座两侧铜导板与轧机窗口铜导板的间隙设定为0.5mm,间隙较大的目的是轴承热膨胀时轴承座与窗口仍然有足够的相对活动的间隙。操作侧轴承座两侧铜板间距比传动侧大,其目的是避免事故的隐患,快速更换轧辊。 3.6 工作辊与支撑辊偏心的作用 支撑辊与工作辊轴向中心设计偏心,使轧辊产生水平作用力,从而轧辊轴承分别向机架装辊窗口侧壁靠压,确保轧辊运行的水平稳定。在辊系重负荷运行情况下,为了提高辊系的机械稳定性时要求辊系偏心距越大越好,但是工作辊的抗弯曲程度必须能承受在最大轧制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作用力。所以轧机机架的支撑辊与工作辊在设计安装偏心量时是根据工作辊所能承受最大的弯曲程度来确定的,其主要体现在工作辊直径的大小。以下图为例做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以机架的上支撑辊为例进行受力分析。 从以上轧机运行示意图和支撑辊受力图可知,由于支撑辊与工作辊存在10mm的偏心,在支撑辊与工作辊的辊面接触部分所产生的作用力和轧制力P不垂直,由此在辊面上产生水平分力Fc和垂直分力Fr。在辊面上产生作用水平分力Fc和垂直分力Fr与带钢的速度、卷取方向无关,而两个分力的大小取决于轧制力的大小。 从上支撑辊受力图进行支撑辊的受力分析而得:辊面作用垂直分力Fr与轧制力P大小相等,辊面作用水平分力Fc与机架作用力Fc′大小相等。 3.7 轧辊磨削的运动方式 轧辊磨削时的运动方式是以完成磨削轧辊的运动受力来确定的,分为轧辊转速、砂轮线速、纵向速度和横向进给等四种方式。 3.7.1轧辊转速 轧辊转速是以0.8~1.2m/s的辊面线速度来确定的。根据辊身有效平均直径D和转速n与线速度v关系(n=v/πD)来确定轧辊转速。单位是rpm。 3.7.2砂轮线速 砂轮线速度为恒定值,即45m/s,是通过测量砂轮直径进行调节变速档位而实现恒定的。 3.7.3纵向速度 即Z轴滑移速度,是根据轧辊转速与砂轮宽度来确定的,从粗磨时砂轮压距不小于10mm,至抛光时砂轮剩余压距不大于10mm进行中间各磨削阶段的分配。单位是mm/min。 3.7.4横向进给 即X轴砂轮进刀量,以进刀量的大小来划分各磨削阶段,为了保持砂轮主轴油膜的刚性和砂轮运转安全,最大进给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