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洛历史文化的沿革
商洛历史文化的沿革
商洛地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
一、天下“商”字源自商山
古“商国”即所指现在的陕西商洛,沿312国道到商洛市东40公里的商镇(也叫商洛镇),南望可看到一座山,活活一个“商”字,此即商山也。《史记·殷本纪》载,“殷契(xiè),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顾祖禹(清)《读史方舆纪要》卷一◎历代州域形势一「唐虞三代 春秋战国 秦」载:“殷商革命,《诗》称九有,因夏之制,无所变更。【都邑考】契始封商「今陕西商州」,相土迁商丘「今河南归德府附郭县」”。契即帝喾之子。
契被封到商这个地方后,虞舜又下命契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现今的教育部部长),也开始治理商,后来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其族随地姓,称为商族。其后商族不断繁衍壮大,就不断东迁,经过十四代八迁后才到了中原,这才有了后来的“亳邑”、“殷墟”等。契第十四代玄孙也就是成汤,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商朝,所以《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说法。商朝灭亡后,其后人大多经商,被称为“商人”,后来才有了一系列带“商”的名词:商品、商店、商业、商社、商号、商标、商埠、商城、商场、商船、商队、商贩、商港、商行、商会、商家、商路、商旅、商界、商务、商誉、商约、商战、招商;商计、商量、商议、商洽、商榷、商谈、商讨、商定、协商、商检等等词语。
商洛市中心西街-背街之间有柳巷子,巷内外贸公司家属院内原有禹司徒(即契)庙,就是纪念契的,长年香火旺盛,为商洛著名名胜古迹,直至“文革时期”被毁。
二、文物古迹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
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
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
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
正在开发的景点有洛南的老君山、山阳的天竺山、镇安的塔云山、柞水的牛背梁、商南的金丝峡、商州的仙娥湖和丹凤的丹江漂流。已开放的溶洞有柞水的天洞、佛爷洞,山阳的月亮洞、白龙洞,洛南的玉虚洞、牡丹洞;柞水溶洞群被誉为“北国奇观”。贾岛、王禹偁回等曾寓居或遨游于商山洛水之间,留下千古佳作。大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府旧址,刘志丹、唐澍将军习武纪念地、贺龙斗夏曦的寓所,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鄂豫陕省委常委会遗址,李先念主持召开豫鄂陕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丹凤封地沟旧址等,是人们观光游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场所。
三、历史沿革
据《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历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称谓。历代设州置县,或州县同设,交替沿革复杂。
1、远古
为古“商国”,虞司徒契所封之国。《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于此。契即帝喾之子。
2、夏、商、周
夏属梁、豫之交;周属雍、豫。
3、春秋战国
地属商地,和毗邻的於地,统称为“商於”。先后分属楚、晋(魏)、秦,最后统一于秦。秦孝公后因卫鞅破魏有功,将卫鞅分封于此。故称其为“商君”、“商鞅”。
4、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地属内史南境。治所设咸阳,统辖境域相当于今关中平原及商洛地区,领42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商县,包括今商州区、丹风县、商南县、山阳4县,因商山而得名。 早在公元前351年,秦国就在这里修了城,地址在今丹凤县城西2.5公里古城岭子,系商洛最早之城池,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出土文物带有“商”字的瓦当,确认系公元前340年秦封给商鞅之封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