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玉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浅谈玉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玉作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石头,经过人们的精心雕琢散发出无限诱人的魅力。那润泽与细腻不知承载着人们多少美好的愿望。在人们的心中,玉不仅仅是美丽的石头,她的背后往往还有着社会生产、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等更深一层的涵义。 20 世纪后半期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中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不仅在中国各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经久不绝的玉文化。 学者对于史前已经形成了玉文化这一点已经达到共识,就是中国玉器的源头可以追溯至至少一万年之前。而从六七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再到夏商周的奴隶制国家,再到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至今日,玉一直在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帝王宫殿、在民间小巷,无处不存在着玉的影响,以至于甚至有人说:没有玉的帝王不能称其为帝王。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玉一直伴随着其成长,那么究竟玉给中华文化都带来了些什么呢? 国人对于玉的喜好从六七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到了春秋战国秦汉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崇玉”之风。《韩非子》中记叙的和氏璧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成为流传千年的美谈。然而因之而引发的秦王灭赵却让人唏嘘扼腕。和氏璧流传后世一百多位帝王,历时长达一千六百多年。 同时,古人还有“含玉而亡”的习俗,这一点在王公贵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且不仅仅是口中含玉,还要手中握玉、头底枕玉、身下铺玉、身上盖玉、袖里怀玉,而最终极的规格,就是身穿金缕玉衣——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西汉王朝汉武皇帝之兄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的墓葬。刘彻为他的哥哥制造了一件用2498片和田玉和纯度高达96%、直径不到5毫米的金丝编制成的金缕玉衣——古人认为,玉有令人尸体不腐的奇特功效。然而当被全副武装的刘胜的遗体重见天日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片早已被风化干净的灰烬。 见微知著,其实不仅仅是王公贵族当中,国人对于玉的喜爱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玉器诞生之初,曾经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所以玉的最基本的含义是生产工具的代表;而后,基于对自然、天地、环境的神奇力量的的崇拜,认为神灵的玉会给予力量和智慧,并以达到平安的人生——玉又具有了神圣的宗教意义;后来儒教兴起,独尊儒术之风一直延续了近两千年,儒家对于道德操守的崇尚又寄托到了玉的身上,玉成为了道德操守的象征;同时,因为玉本身就是一种稀有的矿石,加上其天生丽质,人们常常将其打造成为精美的装饰品,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综合其种种特质,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玉寄托成为权利、等级和财富的标志,每个朝代对于礼器、玉饰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以避免等级的混乱与僭越。 玉的美好深入人心,人们常常将玉作为吉祥物,用作形容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诸如“冰清玉洁”、“玉树临风”、“纤纤玉手”等等;更有甚者,他们将玉作为难得的药物,古代有所谓“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玉膏”等等,虽然未必有科学依据,但这都体现了玉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中国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词:金玉良缘。金和玉作为两种稀奇又美好的事物象征着中国古代门当户对的含义,最早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但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金固然珍贵,然而中国却更为崇尚玉,金在欧洲则有着和玉在中国相同的地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中国人爱玉,西方人爱金,然而这两个地方都不产玉和金,美玉出自混论山下,新疆和田,黄金产自中亚的阿尔泰山(又称金山),东西方文明在这里汇聚、碰撞、融合。从欧亚草原部族的迁徙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出一条黄金西行的道路。黄金是游牧民族的奢侈品,他们和中国人用玉一样,将黄金镶嵌在衣服上、佩戴在身上,甚至镶嵌在马具上。黄金不像玉那样容易破碎,因此更是和流动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或许能解释前面的问题,玉的特性专属于农耕文明,而黄金则更属于游牧文明。 由此来看,玉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她几乎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1986年,张光直先生在对中国史前至三代划分的四个历史时期“石器时代、玉琮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中首先提出了“玉琮时代”的概念;1988年,苏秉琦先生首次正式使用了“玉器时代”的概念。此外,一些专家学者对“玉器时代”的探讨亦可参见。中国的玉文化不仅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重要的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玉文化虽然不再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但玉文化之“象”和“脉”均在。虽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中国人的尚玉情节依然存在,中华文化的玉之品格依然存在,她依然是中华文化最值得传承和重视的部分。 中华文化中玉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宗教神学的寄托和宗法结构的传统、权力意志和道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