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第二章一节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汇编.ppt

上课第二章一节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课第二章一节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汇编

第二章 第一节 一、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主观猜测(天圆地方) 15° 经线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西、向东各分180° 0 °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0 °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15° 30° 45° 60° 90° 30° 45° 60° 90° 0° 本初子午线 * *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天说-----天圆地方 ◎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因此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知识点: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 后来出现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因而浑天说采用球面坐标系,来量度天体的位置,计量天体的运动。浑天说不只是一种宇宙学说,而且是一种观测和测量天体视运动的计算体系,类似现代的球面天文学。 知识点: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 ◎ 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 古埃及人认为大地是金字塔形的山。 知识点: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国外古代对地球的形容 ◎ 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五艘海船,用3年时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最终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从此,人们才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知识点: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大地球形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 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 知识点: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全貌,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结论: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实践探索(环球探险) 精确测量(先进科技) 哪位同学知道 用什么方法或者自己有方法(创新思想) 来证明地球是圆的吗? 想一想?: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首先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证1 太阳 地球 月球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事例1-----月食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最终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例证2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那么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例证3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 视线 地球 例证4 视点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例证5 地球 h H B A a b 地球 b a 地球_1.地球的形状 赤道周长4万千米 极 半 径 6357千米 赤 道 半 径 6378千米 地心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 地球的大小 经线 纬线 北极 南极 地轴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 ● 形状: 圆 长度: 不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赤道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 N S ● ● W E 地球仪上纬线 有几条? 赤道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纬线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90° 0° 15° 30° 45° 60° 90° 75° 15° 30° 45° 60° 75° 90° 北 纬 N 南 纬 S 纬线的划分 0o 15oN 30oN 45oN 60oN 90oN 60oS 45oS 30oS 15oS 90oS 75oN 75oN 南北半球划分 北半球 南极 北极 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赤道 0° 15° 30° 45° 60° 75° 15° 30° 45° 60° 75° 90° 90° 北增北纬 南增南纬 向北增大为北纬,用“N”表示 向南增大为南纬,用“S”表示 0°~30°之间为低纬度 30°~60°之间为中纬度 30°~60°之间为中纬度 60°~90°之间为高纬度 60°~90°之间为高纬度 23.5o 赤 道 南 回 归 线 北 回 归 线 北极圈 南极圈 0o 0o 23.5o 23.5o 23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