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角挥发油成分分与抑菌活性研究
八角挥发油成分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
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为多年生常绿乔木,又名八角茴香、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等。其性温、味辛,是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兼用植物材料,既是一种食用香料,又是一味中药,有温口开胃、祛寒、抗菌、镇痛等功效。八角作为香辛料在中国使用了数百年。其可用作增香矫味和调制卤汤,深受消费者喜爱,被称为饮食行业的大料【1-3].八角整粒可用于烹饪调味,粉状可用于肉类制品等,为“五香粉”的主要原料,有去腥、防腐、杀菌的作用H]。
本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八角果实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八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探讨了八角挥发油对食品和环境中常见的细菌和霉菌的抑制作用,为促进八角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原材料
八角,大茴香脑(纯度≥99%)均为广西金秀香精香料有限公司产品。
1.1.2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d,枯草芽孢杆(Bacillus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aure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由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3培养基
PDA培养基(霉菌固体培养用):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自然pH值。营养肉汤(细菌液体培养用):牛肉膏5 g,NaCI5 g,蛋白胨10 g,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pH 7.2。营养琼脂(细菌固体培养用):在配好的营养肉汤中加入2%的琼脂即得。
1.1.4主要仪器和设备
全自动新型生化培养箱,垂直流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振荡器,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PE AutosysternXL GC Turbo Mass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
1.2方法
1.2.1八角挥发油的提取
八角挥发油的提取采用水蒸汽蒸馏法。称取100 gA角茴香果实粉碎,过60目筛后置于挥发油提取器中按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 h。
1.2.2八角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法对八角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柱:Supeleo~5 30 mX 30 mm×0.25/zm。
色谱条件:60℃(1 rain),以5℃/min升至250℃(5 rain),分流流量30 mL/min,DB-5MS柱。进样口:250℃。离子源温度:170℃,传输线温度:250℃。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扫描范围40~350 arnu。
1.2.3八角挥发油抗菌性能测定
1.2.3.1供试菌液的制备[53
细菌:取一环经营养琼脂斜面活化培养好的供试细菌接种到营养肉汤中,置于37℃,250 r/min,振荡培养12 h,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一定浓度(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8 efu/mL、枯草芽孢杆菌108 efu/mL)的菌悬液备用。霉菌:用无菌生理盐水将PDA斜面(已活化培养好)上的供试霉菌的孢子洗脱下来,充分振荡使得孢子完全分散后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孢子悬液的浓度调整为106个/mL,备用。
1.2.3.2抗菌活性的测定
采用滤纸片法[6]:取吸水力较强而质地均匀的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6 mm的圆形滤纸片,置洁净干燥的培养皿中,干热灭菌后备用。吸取0.1 mL已稀释到一定浓度的各种菌液,将其均匀地涂布于平板表面,正置在培养箱1 h(细菌培养温度为37℃,霉菌培养温度为28℃)。1 h后在每个平皿呈正三角放人3张已灭菌的滤纸片,再吸取各种待测药品10扯L垂直滴加到滤纸片上。
细菌在37℃恒温正置培养1 h后倒置培养24 h,霉菌在28℃恒温正置培养1 h后倒置培养48 h,观察抑菌情况,并测量抑菌圈直径。以大茴香脑做对照。
1.2.3.3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采用平板连续稀释法[7]:用经灭菌处理的1%Tween-80蒸馏水溶液,将八角挥发油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吸取1 mL不同浓度药液,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再加人经灭菌处理并冷至45℃左右的9 mL培养基中,立即混匀,得到含挥发油浓度分别为160,80,40,20,10,5,2.5,1.25,0.625,0.312,0.156 mL/L的培养基,待培养基凝固后,吸取制备好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0.1 mL,将其均匀地涂布于上述平板表面,置一定温度(细菌37℃、霉菌28℃)下,培养一定时间(细菌培养24 h,霉菌培养48 h)后,观察供试菌的生长情况。以完全没有菌生长的挥发油浓度作为挥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doc VIP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案 第2课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pdf VIP
- 普惠托育服务的服务质量和评价.pptx VIP
- 实验十一活髓切断术.ppt VIP
- 安徽财经大学“一流专业”“一流课程”项目建设任务书.pdf VIP
-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2版).pdf VIP
- 产品溯源管理制度(商检制度之五).doc VIP
- 企业主体责任十二项安全制度.docx VIP
-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卷(三)(沪粤版).pdf VIP
- HJ 377-2019 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