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威宁县四大特色产业
海拉乡是贵州省威宁县的西部的一个贫困乡,距县城约118公里,东与该县的黑石镇、秀水乡相接,南与该县的岔河乡接壤,西与云南省会泽县的矿山镇、火红乡隔牛栏江而望,北与该县的斗古乡有一水之隔,境内三面环水,全县最高海拔“平箐梁子”亦在境内,因而素确“海拉半岛”和“小西藏”之称。 全乡总面积约22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94个村民组;共有农户8000余户,人口3.7万人,境内居住着彝、苗、汉等民族,地形由上而下分为梁山、半山和河边地区,最高海拔2879.6余米,最低海拔1379余米,平均海拔在2200米左右,全年千均气温7月 11℃ 、1月 1.6℃ ,年降雨量为800—1000毫米,无霜期为180天——200天,由于该乡所在辖区属喀斯特溶岩地貌,地表破裂,山势陡峭,经济和文化受区位的影响相当严重,因此,是全县的两个—类贫困乡镇之一。 海拉乡自1992年“撤、并、建”后,乡政府由原住地 老鸦营(卫星村)迁至红辉山后,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在已基本上建成了一个机构健全,人口密集的乡镇,人民群众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海拉乡物产丰富,有良好的畜牧养殖条件,有高产量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有储存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可扩大发展的“再生黄果”,它们都是推动海拉乡各方面发展的物产条件。威宁县四大特色产业发展铺就致富路 新华网 2010-08-05 稿件来源:威宁报社 作者:王德聪 夏日的威宁,满山碧绿。绿树、绿草、繁花、一栋栋新建的黔西北民居掩映在青山环抱之中,田野里,白色的地膜在阳光照射下银波荡漾,竞相绽放的洋芋花争奇斗艳,行走在县城附近的草海、黑石头、小海、羊街等乡镇,到处呈现出山的风光、绿的自然。 素有“田坝”之称的中水镇,村民们正在地里收获早熟马铃薯,一派忙碌的景象,地膜覆盖下的烤烟长势宜人,绿浪滚滚。在秀水、麻乍、雪山等乡镇,天然牧场、人工草场上,一群群赶着猪、羊混杂的牲畜队伍,形成“赶着牛羊奔小康”的生动画面。一排排造型新颖、白墙青瓦的黔西北民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高原风景线。 马铃薯:土果变金蛋 去年以来,威宁县紧紧抓住喀斯特扶贫开发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气候,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马铃薯、蔬菜、经果林、烤烟等一批新型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增收渠道。威宁县具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平均海拔2200米,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区域,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美称,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日照为1700-1945小时,为全省之冠。农产品方面,有享誉全国八大名梨的大黄梨、优质苹果、清香型优质烤烟、马铃薯、苦荞、中药材等,均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各地客商纷纷前来我县订货抢购,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交通不便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威宁县的特色资源一直无法变成“摇钱树”,走不出山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内昆铁路的开通,威宁县从此有了自己的火车站,一批批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运往草海火车站,昔日高山上的“土果果”闯进了沿海大都市,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今年威宁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60万多亩,占威宁县土地面积的一半,涉及种植户28多万户,占威宁县农村人口的90%。按照每亩马铃薯2000元的纯收入计算,很多种植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麻乍乡嘠利村塘上组村民马永配去年种植马铃薯15亩,养牛6头,年收入3万多元,如今又建起一栋160多平方米的黔西北民居,家里还购置了崭新的现代家具。“不是政府的支持,我那能盖得起这么漂亮的房子,还是党的政策好。”马永配高兴地说。 现代烟草:农民增收的“金叶子” 威宁县拥有河谷地带和低凹丘陵坝地。当地高原气候培育了“清雅飘逸、柔美香甜”的优质烟叶,是全国清香型优质烟叶的生产基地。近年来,县委政府把烤烟生产作为威宁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以科技兴烟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使烟叶生产水平得逐步得到提升。2009年,全县种烟15、6万多亩,收购烟叶43万多担,实现烟叶税收6000多万元,农民增收近2亿元。今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7.96万亩,计划收购烟叶50万担,预计实现烟税7500多万元,农民增收3亿多元。 “目前,我们已在牛棚镇、秀水乡、迤那建立了现代烟草示范基地,烟田内配套了小水窖、沟渠、密集式烤房等烟叶工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已初建成效,先后有贵州中烟、上海、长沙烟草集团在我县建起了优质烟基地,并签订了烟叶购销合同,一大批烤烟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烟农只管种烟,不愁卖不掉。”县烟草公司经理马本宁对记者说。 4300多亩优质烟连成一片,秀水乡是如何打破各家各户的土地界限?该乡党委书记马仲华感慨地说:“起初可费了不少劲,土地丈量了五六次,为了确保现代烟草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党委政府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