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第六章新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充满流体流动的圆形管道,当量直径为 局部损失系数 随弯管的总弯角θ、弯管管径与弯管中心线的曲率半径之比d/R而变,数值可查教材116页表6-3。 1.管径突变的管道,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若改变流向,在突变处所产生的局部水头损失是否相等?为什么? ? 不等;固体边界不同,如突扩与突缩 2.局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固体边界的突变情况、流速; 3.如何减小局部水头损失? ? 让固体边界接近于流线型。 [例题] 水泵管路,铸铁管直径d 150 mm,长度 L 180m,管路上装有滤水网( ) 一个,全开截止阀一个 ,管半径与曲率半径之比为r/R 0.5的弯头三个,高程 h 100 m,流量qV 225 m3/h,水温20°C。求水泵输出功率?已知铸铁管 ε 0.25 mm 解: 第一步,求出沿程阻力系数。 查表得到20°C水的运动粘度 查莫迪图得 管路总阻力长度 第二步,求出局部阻力系数和当量管长 ? 6 3.9 0.291 x 3 1 0.5 滤水网 截止阀 弯头 出口 入口 据达西公式 水泵扬程 第三步,总损失水头、泵功率 水泵功率 管路损失计算:沿程损失+局部损失 已知: 图中上下两个贮水池由直径d 10cm,长l 50m的铁管连接(ε 0.046 mm)中间连有球形阀一个(全开时ζv 5.7),90°弯管两个(每个ζb 0.64),为保证管中流量Q 0.04m3/s ,设ν 10– 6 m2/s 求: 两贮水池的水位差H(m)。 管内平均速度为 解: 管内流动损失由两部分组成:局部损失和沿程损失。局部损失除阀门和弯头损失外,还有入口(ζin 0.5)和出口(ζout 1.0)损失 沿程损失为 管路损失计算:沿程损失+局部损失 λ由莫迪图确定。 查莫迪图可得 λ 0.0173 对两贮水池液面(1)和(2)列伯努利方程的方程, 对液面V1 V2 0,p1 p2 0,由上式可得 hw 管路损失计算:沿程损失+局部损失 讨论: (1)本例中尽管在单管中嵌入了多个部件,包括入口和出口,有多个局部损失成分,只要正确确定每个部件的局部损失因子,将其累加起来,按一个总的局部损失处理。 (2)计算结果表明,本例中管路局部损失与沿程损失大小相当, 两者必须同时考虑 。 (3)本例若改为第三类问题:给定流量和水头损失计算管径, 由于许多部件的局部损失因子与管径有关,除了达西摩擦因子 需要迭代计算外,局部损失因子也要迭代,计算的复杂性比不 计局部损失时大大提高了。工程上通常将局部损失折算成等效 长度管子的沿程损失,使计算和迭代简化。 第九节 各类管流的水力计算 管路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设计管路系统,尽量减少动力消耗,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管路计算的主要内容:利用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以及压头损 失计算式等来确定流体的流量、管道尺寸和流动阻力 压头损失 之间的关系。 一、管道水力计算主要任务 1 根据给定的流量和允许的压强损失确定管道直径和管道布置; 2 根据给定的管道直径、管道布置和流量来验算压强损失; 3 根据给定的管道直径、管道布置和允许的压强损失,校核流量。 管道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有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能量损 失公式等三个。 连续性方程 或 伯努利方程 式中 E为外界(泵、风机等)加给单位重量流体的机械能。 能量损失 其中 由上面管道系统分类可知,管道系统的分类类似于电路系统。因 此,管道水力计算类似于电路计算,管道中的流量相当于电路中 的电流;压降相当于电压,管道阻力相当于电阻。 一、尼古拉兹实验 雷诺数Re=500~106 相对粗糙度 尼古拉兹用黄沙筛选后由细到粗分为六种,分别粘贴在光滑管上 方法: ① 人为造出六种不同的相对粗糙度的管; ③ 测出沿程阻力损失,由 求阻力系数λ. ② 对不同的管径通过改变流量来改变雷诺数; 尼古拉兹图可分为五个区域: I. 层流区 II. 过渡区 III.湍流光滑区 IV.湍流过渡粗糙区 V. 湍流完全粗糙区 尼古拉兹实验曲线 I. 层流区 Re 2000 所有实验点都落在同一条直线ab上,说明管壁相对粗糙度对沿程 损失系数没有影响,而仅与雷诺数Re有关, II. 过渡区 2000<Re<4000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紊流,实验点比较分散,情况复杂,无一定规律 III.湍流光滑区 (4×103<Re<26.98 d/ ε 8/7 各种不同实验点都落在同一倾斜直线cd上,在这区域内沿程阻力 系数λ仍与相对粗糙度无关,而仅与Re有关,即 勃拉休斯计算式 4×103<Re<106 尼古拉兹经验公式 105<Re<3×106 λ 0.0032+0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