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值二单元1月份投稿寻访石勒故里榆社赵王村高玉东.docVIP

二值二单元1月份投稿寻访石勒故里榆社赵王村高玉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值二单元1月份投稿寻访石勒故里榆社赵王村高玉东

寻访石勒故里 11月19日,春光明媚,虽然刮着点风,但却更加的晴空万里,这又激发了我出去溜一圈的想法。今天的目的地是榆社北寨乡赵王村,这里是1700年前,后赵皇帝石勒的故乡,石勒死后也埋葬于这里,故赵王村便因此而得名。吃过午饭,趁着暖和的天气,我独自一人架着爱车出发了。 石勒,羯族人,出生在274年,幼年家穷,曾为他人做佣工,当小贩,干农活。但他胸怀大略,胆识过人,擅长骑射。公元303年,并州剌史司马腾抓百姓贩卖,石勒被抓后卖到山东茌平县为牧奴。305年,石勒与汲桑等起义,攻邺城(今河北)杀司马腾, 310年10月进攻洛阳,杀西晋诸王40余人,夺其军队。次年占襄国(今河北邢台)一带为根据地,雄霸一方。公元330年石勒基本统一了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土地,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其所建之国史称后赵。这是中华民族史上唯一的从奴隶到皇帝的杰出人物,也是榆社这片热土上孕育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位值得乡人自豪的帝王。 出榆社县城后北拐,进入一条县乡公路。这条路路况很好,10分钟后到达青峪村,村口立一个牌楼,上写“石勒故里欢迎您”。路边有一颗大柳树,很粗,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一位热心的村民告诉我,这颗柳树才有70年,村里70岁以上的人就见过种这颗树,旁边有一颗古楸树,年龄比它大得多,我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是这么大,一直没长,顺着村民的指点,果然发现了这颗古楸树,现在树已经空了,但又长出了新芽,确实是老树呀! 两棵树的北面是一座古庙,已十分破败,从庙门口的碑记上知道这里叫寿圣寺,民国十八年重修。东南角的配殿更为破落,但墙上却有一些残留的壁画,估计年代也短不了。 那位热心的村民当了我的导游,在这两棵树南面的路口向东拐,约200米后有一对“石赵槐”,根系几乎全部外露,互相缠绕,顶部树枝交错在一起,好像很缠绵似的。传说这里是赵王石勒与刘王后缠绵诀别的地方(刘王后也是榆社北寨乡人,汉族)。 出了青峪村,在往前走10分钟,到达目的地――赵王村。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们朴实憨厚,热情好客。我在村口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完后我说谢谢时,老大爷高兴地弯腰快步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说:“不用,不用,还说谢谢了,太客气了”。顺着老大爷指的路,过了桥,右拐,我又迷失方向了,我又向在河边洗衣服的两个小姑娘问路,两个小姑娘给我讲了半天,因有树林阻挡,我还是看不清她们指的路,最后,两个小姑娘就把我送到石勒墓前(当地人叫王墓)才回去。并且告诉我说,王墓右下方有一个小洞,据说里面有帝王的金气、银气,来到这里的人可以保证富贵一生!多好的村民啊! 石勒墓 在去往石勒墓的路上,我捡了一个很大的树叶,至少有我的三个手大,问过领路的两个小姑娘后,才知道这种树叫毛白杨。 石勒墓能看见的只有一堆封土,有十几米高,时隔1700年,封土前的祭祀庙宇、碑文早已不在,只留下一截约二十米长的土墙,也许是庙宇的遗迹吧,遥想当年肯定是高大威仪、气度不凡吧。 返回到村口,遇到一位搭车的,闲谈中知道,他是赵王村的副村长,叫高平,赵王村大部分人都姓高,哈哈,闹了半天我刚才去的是高老庄(我之前并没有说我姓高),心里特别的高兴。他还告诉我,这里是石勒当皇帝后才改的名,原来叫什么,他也不知道了;石勒的老婆姓刘,她们村就改名刘王后村,从赵王村到刘王后村经过的村子改名为王经村,北寨、南寨都是石勒安营扎寨的地方,霸王鞭就是从这传出去的,石勒打仗获胜之后,兵士自发地持枪械手舞足蹈起来(兵士大多为少数民族),流传到民间,逐步发展成现在的“霸王鞭”。他还告诉我,在王墓旁边有一座白房子,他就在那,他负责种植桃王99,一颗桃有一斤多重,很好吃,经济效益也特别好,并邀请我明年夏天来吃桃,看来,帝王故里也开始经济腾飞了。 回到县城,过幸福桥,一路向北,过白村收费站后,约走8公里,到达社城村,也是在河边洗衣服的村民指引下,找到了古武乡县城遗址。社城就是最早的武乡县城,看过地形后感觉应叫武乡关,东西全是山,西山下有一条河,靠东山有一座城,就是“武乡关”。现在古武乡县城的城墙大都已被河水冲毁,只留下东城墙和部分南城墙。现存的城墙有二十多米高,最宽处有十几米,长有三、四百米,站在城墙上鸟瞰城内,村里的房子整整齐齐。这里也曾是石勒战斗和生活过的大方呀! 古武乡县城东城墙 鸟瞰城内 下午4点,返回电厂。感谢老天爷的帮助,今天的天气一点都不冷,让我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探古之旅。 总体感觉: 路边的秋景也不错,尤其是清可见底的河水。 一人出游,尽遇好人,伴随着劲爆的CD,感觉真好。 榆社的古迹旅游急待保护、开发,村民们见到我问的最多的就是:是不是要修了,你是不是记者了。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