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日本陆军全面落后于欧洲列强与美俄
二战日本陆军全面落后于欧洲列强与美俄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通称“二战”)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七十周年纪念。此时此刻,从军事战略战术角度分析回顾一下那场空前惨烈的大战中,敌我双方的成败得失及深层根源,仍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为现代第一场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一战”(1914~1918年)是从边境地区的前沿部队交火开始,逐渐升温的战争。一旦防守方形成了连续的堑壕正面,进攻方就只有组织庞大的炮兵部队,进行高消耗性的逐点突破。
但是,“二战”的情势完全不同。战争初期,德军借助于新的无线电工具和机械化运输手段,以强大的装甲集群为矛头,在空中支援下,进行大纵深的分进合击,从而取得了“闪电战”的惊人战果。
“炮队”飞到天上
1939年9月1日清晨,当德军突然入侵波兰,大战正式爆发时,没有谁相信波兰人能获胜,但英法等国都认为,波兰至少可以坚持三四个月。可惜, 这一仗总共只打了28天即告结束,主要战斗实际上仅进行了17天。接着,德军转向西线,4个小时控制丹麦,一个月拿下挪威,42天击败法国。如此神速,彻 底打破了“一战”存留下来的传统攻防时间表。
这就是新军事体系对旧军事体系的摧枯拉朽。
对此,连一向以创新能力高强著称的丘吉尔(战争初期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也深感困惑乃至震惊。因为德军使用的所有技术和武器,都是上一次大战中就出现了的。经过新的战略思想的整合,居然可以完全颠覆预期的战况进展。
其实,德国人自己也未完全认清,这种新战法到底有多大威力。不光未真正带过兵的希特勒没有想到,他的装甲部队会推进得如此迅速,连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一开始也搞不清楚,军队现有的武器该如何组合搭配使用。
在西线攻势发起前进行的一次兵棋推演上,一位德军参谋总部高官质问时任装甲部队指挥官的古德里安:当你的装甲部队推进到马斯河(按:发源于法国 东部,流经比利时及荷兰)时,你的重炮兵部队恐怕还在德国本土,你如何突破法军防线?古德里安答道:他将用在波兰“闪电战”中立下奇功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取代传统的炮队。
这就是立体化的新陆战。而当时英法联军完全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战争。他们认定:古德里安无法在行进中突破马斯河,德军为了等待炮队支援,至少要 停留六到七天。实际上,进抵马斯河的德军装甲部队只休整了半天,随即发起进攻,当天就突破了马斯河防线。英法联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德国人的“炮队”居然飞 到了天上。
“鬼子”遇强则弱
回过头来看看侵华战争至太平洋战争初期,军力一度称雄东亚的日本。当时日本海军确实比较先进,但其陆军难与苏、美、德诸国相比,甚至连“一战”时陆军强国的水准都没达到。
由于没有参加“一战”期间的欧洲陆战,日军对火力革命认识模糊,其火炮射程和威力都非常有限。虽然能够在中国战场逞一时之凶,一旦遇到苏联、美国之类强劲的对手,只有挨打的份儿。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已经发现,其火炮的射程全面劣于对手,以至于苏军火炮可以在日军火炮射程外自由射击,日军根本无力还击。
1945年2月19日,硫磺岛战役正式打响,而美军针对这个只有21平方公里的小岛的火力压制,早在前一年的12月就开始了。开战前三天,美军 又进行了三天的火力准备。而整个战斗过程中,他们共发射各种口径的舰炮炮弹30余万发(计1.4万吨),直接支援登陆部队作战。
在1945年柏林战役的外围战中,仅4月17日这一天,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配属的炮兵就发射了123万发炮弹,约可装满2450个火车车 皮,共计98000吨。苏军供给炮弹的铁路线,直接建到一线炮兵阵地上。最终参与直接攻击柏林城的苏军共有464000人,装备12700门火炮和迫击 炮,2100门火箭炮,15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这种高度工业机械化的物质力量,是当时工业实力比较薄弱的日本而言,根本无法想象的。
相比参战的欧美各工业强国,日军在机械化方面也全面落伍,其野战炮兵仍然是以骡马牵引为主,步兵则多依靠徒步行军。
“日军”思维僵化
日军的陆战思维,仍然是以步兵为中心,坦克被定义为支援步兵的武器,使得坦克部队发展非常缓慢,坦克本身性能也相当落后。
“二战”中,日军性能最好的坦克是97式中战车。该战车装备短管57毫米炮,全重13.4吨,最大装甲厚度只有33毫米,且车身不是整体铸造的,而是铆接的装甲板。后来为了加强反装甲能力,又推出了装备47毫米反坦克炮的97改,但战斗力依然有限。
相比之下,苏军主力坦克T34/85装备长身管的85毫米炮,全重32吨,最大装甲厚度90毫米。斯大林2型坦克,则装备122毫米炮,全重46 吨,最大装甲厚度160毫米。美国的M4谢尔曼型坦克则装备75毫米炮,全重30.1吨,最大装甲厚度51毫米。德国的虎1坦克,装备56倍口径的88毫 米炮,全重57吨,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