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90张)要点.ppt

上课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90张)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点深化:(1)关于孔子思想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①“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②“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③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④“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他学识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清诗冠冕。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主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顾的学术主张和爱国主义精神颇受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称赞。北京报国寺西侧有其祠堂。 顾炎武(1613-1682)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 观点: “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主要思想: (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王夫之—船山先生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根据材料归纳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主要思想: (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共同的生活背景: 2、共同的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而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2、共同的思想主张: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政治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共同 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 重视手工业 和商业,提 倡“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儒 学,构筑具时 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明夷待 访录》 《天下郡 国利病书》 《读通 鉴论》 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天下土地不能 为帝王所得私 有,而应当是 耕者有其田 “工、商、皆 民生之本”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继承“民本” 思想,批判 “君为臣纲” 反对不切实 际的学风,提 倡实践,求真 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唯物主义体系 三位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主导: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   继承: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