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坑降水计算汇编
基坑降水计算
1.降水影响半径
确定影响半径的方法很多,在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常用库萨金和吉哈尔特经验公式作近似计算。当设计的矿山进行了大降深群孔抽水试验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网资料为基础的图解法进行推求。
、经验公式法
计算影响半径的主要经验公式见表1。
表1?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
公式 作者 应用条件 公式中符号说明 库萨金 ? 计算潜水含水层群井、基坑、矿山巷道的影响半径,有时也用于承压含水层 ?R-影响半径,m;
?O-抽水时的涌水量,m3/d;
?H-承压水和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K-渗透系数,m/d;
?h-抽水时的水柱高度,m;
?S-抽水时的水位降深,m;
?ω-单位面积内的渗透量,m3/h;
?μ-给水度;
?t-由开始抽水至稳定下降漏斗形成的时间,h;
?l-自然条件下的水力坡度 吉哈尔特 ? 潜水及承压水抽水初期确定影响半径 库萨金 潜水 舒尔米 潜水 维别尔 潜水 苏洛夫和卡赞斯基 ? 计算泄水沟和排水渠的影响半径 柯泽尼 潜水完整井 维别尔 承压水 别里托夫斯基 潜水 苏洛夫卡赞与斯基 ? 根据渗透值确定单孔或单井长期抽水影响半径引用值 特罗扬斯基 潜水完整井 、图解法 当设计矿山做了大降深群孔抽水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实测资料,用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
(一)自然数直角座标图解法 在直角座标上,将抽水孔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水位连结起来,尚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即为影响半径(见图1)。观测孔较多时,用图解法确定的影响半径较为准确。
(二)半对数座标图解法 在横座标用对数表示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纵座标用自然数表示抽水主孔及观测孔水位降深的直角座标系中,将抽水主孔的稳定水位降深及同时刻的观测孔水位降低标绘在相应位置,连结这两点并延长与横座标的交点即为影响半径(见图2)。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孔时,以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绘图更准些。
、影响半径经验数值 根据岩层性质、颗粒粒径及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来确定影响半径,见表2与表3。
表2? 松散岩土影响半径(R)经验数值
岩土名称 主要颗粒粒径(mm) 影响半径(m) 粉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板粗砂
小砾
中砾
大砾 0.05~0.1
0.1~0.25
0.25~0.5
0.5~1.0
1.0~2.0
2.0~3.0
3.0~5.0
5.0~10.0 25~50
50~100
100~2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1500
1500~3000 表3? 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关系
单位涌水量(L/S·m) 影响半径(m) 单位涌水量(L/S·m) 影响半径(m) >2.0
2.0~1.0
1.0~0.5 >300~500
100~300
50~100 0.5~0.33
0.33~0.2
<0.2 25~50
10~25
<10 …………………………………………公式1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m):
S:基坑水位降深(m);
R:降水影响半径(m);
r0:基坑等效半径(m)。
2.2.承压水完整井计算模型
………………………………………………公式2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R:降水影响半径(m);
r0:基坑等效半径(m);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2.3.承压水非完整井计算模型
……………………………公式3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R:降水影响半径(m);
r0:基坑等效半径(m);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S:基坑水位降深(m);
l:基坑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
2.4.承压—潜水完整井计算模型
………………………………………公式4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R:降水影响半径(m);
r0:基坑等效半径(m);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h:降水井外壁处的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深度(m);
2.5.线形工程潜水完整井计算模型
…………………………………………………公式5
……………………………………………公式6
…………………………………………………公式7
双直线井排,条件同上,适用条件:
①均质潜水含水层;
②完整井点;
③位于无界含水层中;
④直线井点排,两侧进水;
⑤L 50m。
2.6.线形工程承压完整井计算模型
………………………………………………………公式8
………………………………………………………公式9
适用条件:
①均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青春期性教育男生教案.pptx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完整版)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审查审批表.docx VIP
- 2014款雷克萨斯GX400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2024-2025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川教版可爱的四川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介护老人护理.pptx VIP
- 生物安全柜检测.pptx VIP
- HIGEN 海坚FDA7000伺服驱动器用户手册.pdf
- DB64T 1967-2023 “互联网+城乡供水”数据规范.pdf VIP
- 化工总控工考试化工总控工初级试卷(化工总控工考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