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与主文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文化与主文化MicrosoftWord文档

038期《主文化与亚文化》 (2009-11-06 16:49:37) 转载 标签: 高丙中 分类: 主文化与亚文化 ? 文/高丙中 ? 作者简介: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著有《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主编“汉译人类学名著译丛”(商务印书馆)。 ??? 按照价值体系的差异和社会势力的强弱来审视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我们可以借助主文化和亚文化(包括反文化)这组概念。这对概念反映同一个政治共同体内的文化价值差异和社会分化状况。主文化是在共同体内被认为具有最充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被认为应该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文化。亚文化(又被称为次文化、副文化、潜文化,都是“subculture”的汉译)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它们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别于主文化,在文化权力关系上处于从属的地位,在文化整体里占据次要的部分。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当一种亚文化在性质上发展到与主文化形成对立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种反文化。这里所谓的主文化并不是dominant culture的汉译,这个西文概念应该翻译为“主导文化”或“统治文化”。这里的主文化概念包含更加丰富的内部差异和更加明确的意义分化,由一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子概念构成。主文化包括三个子概念:侧重权力支配关系来划分的主文化是主导文化,强调占据文化整体的主要部分的主文化是主体文化,表示一个时期产生主要影响、代表时代的主要趋势的主文化是主流文化。 ??? 主导文化通常是以政权做基础的,是由权力捍卫的,主体文化是由长期的社会过程造就的,主流文化是当前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生活的风尚。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主文化的这三个方面发生错位、调整乃至变动是必然的。 ??? 二十世纪的中国主文化一直处于变革之中,与中国人民寻求民族振兴的曲折道路大致是对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已经九十年了,在今天看来,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作为主导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资本主义文化同仍然是主体文化的传统文化的战斗。传统文化普遍的社会基础不是一场革命或运动就能根本改变的。在资本主义文化挟主导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声势冲击传统的主体文化的时候,社会主义文化在“十月革命”后传播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斗争,随着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主导文化和主流文化。此时的社会主体文化应该说是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混合体,农村偏重传统文化,城市偏重资本主义文化。对此,中国共产党人不遗余力地接连发动了从两个方面清算既定的主体文化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改造运动。结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上达到了社会整合,主文化的三个层面看起来终于合而为一了,更有甚者,中国成为一个在表面没有亚文化(更没有公开的反文化)的单一意识形态社会。 ???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主文化在格局上又产生了重大变化。它的三个层面又发生了分裂。意识形态的一统天下终结了,在这种意义上,中国进入后意识形态时期。官方意识形态只保持着主导文化的位置,但是,其主流文化、主体文化大概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文化(多种主义的混合型)。这种多元混合的文化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在要素上包含了古国的传统文化(如近些年红红火火登上国家正式舞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的新传统文化(如主流媒体和各地的红色旅游承载的文化)、西方文化(如民主、人权等价值)。这样一种现状也可以说是众多的亚文化参与社会变迁的结果。不同社会群体的存在是多样化的亚文化存在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阶级和阶层、职业群体、年龄群体、方言地域群体、宗教群体、民族群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亚文化,例如中国现有的官场文化、农民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年文化、校园文化、岭南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虽然许多亚文化在群体成员上互相交叉,在文化内容上彼此共享,但是,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已经能够按照自身的活动特点和精神要求塑造各具个性的内涵和形象,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当代中国在发生社会分化的同时,也在发生文化分化,其结果就是亚文化的广泛崛起。日益分化的亚文化在冲击既定文化的一元格局、选择新的文化目标、调整价值系统和构思新的行为方式、推动文化的总体变迁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文化是加诸复杂的现实世界的有序形式,减少我们在感受和知觉方面的混乱和矛盾。文化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有待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当社会变迁加剧的时候,这个差距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亚文化就是鸿沟上的中介。亚文化是特定的群体已经调整了文化与现实的差距的一套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为面临相似问题的群体提供一揽子的富于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亚文化能够不断对新问题给出新答案,使社会文化更有弹性、更有活力、更现实。过去三十年的社会分化对应着文化的分野,其表现就是各种亚文化的广泛勃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