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军崖即羲仲祭日地推论汇编
将军崖即羲仲祭日地推论
周锦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处具有4000年历史并被考古学家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在古称“郁洲”的连云港始被发现,从此便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研究者们从民族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原始宗教学和古天文学等许多领域进行试析和解剖,试图解开这部“天书”之谜。总括以上研究成果,人们不难发现其中颇多创见,有的成果已为社会所承认并接受。特别是岩画中所具有的天文内涵,已被愈来愈多的学者所认识。目前,将军崖岩画拓片作为史前时期的祀天遗迹,已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其图像更被摹绘在北京地铁建国门车站候车大厅的“中国天文史壁画”之中,并为亿万中外旅客所观瞻。不久前,将军崖岩画B组星象图模型,又代表着古代中国在天文观测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远赴比利时和韩国等国展出,从而为祖国争得了崇高的荣誉。一位名叫罗兰的英国天文学家,在看了将军崖岩画实物模型之后竖起拇指说:“这是东方的重要发现,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由于该岩画蕴含着丰富的天文内涵,又是发现在曾是东夷部族栖息与生活过的地方,这就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古史传说中帝尧曾派羲仲到东方郁夷阳谷之地,观测天象、祭祀日出,提供了实物证据。本文拟通过将军崖岩画这一重要发现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以期推论将军崖即为帝尧羲仲所居郁夷的祭日之坛。应该说这也是上古史研究中一直期待并盼望解决的课题。
一、上古时代的祭天之坛
如果说“天圆地方”这一古老宇宙学说反映的是人类童年对于宇宙的直觉把握,那么将军崖岩画所在则是这一学说的形象体现。因为整个将军崖岩画正是分布在一个呈半球形的山体之上,极似古籍中所描述的“筑圆丘以祀朝日”的那种祭天”圆丘”。(1)对此,原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于1980年经实地考察后便首先注意到将军崖岩画及其所在地形、地势酷似上古祭祀场景,因而曾作过如下的描述:“这里群峰环绕,几乎找不到一片平坦之地,唯独在一个(锦屏山)马耳峰的南麓,有一片直径30—40米的地方,......好似山岩中天工修的一处祭坛。”(2)俞先生在此不仅首先指出了这处岩画遗迹为“祭坛”之性质,同时拨去了覆盖在岩画之上约4000年的历史尘埃,而且亦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启示。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当初俞先生未能充分注意到对岩画所在山体的形体研究,随之作出了“社祀遗迹”的推断。其实这里既是上古时期的祀天之坛,同时也是先民对天体星象进行观测的古观象台。作出上述推论,我们认为不仅有将军崖岩面中所具有的天文内容可证,而且其他考古发现也已证明,“早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的史前居民已经形成了以太阳升落定东西的方位概念和定向方法”。 (3)
二、将军崖岩画中有关天文内容之辨识
纵观整个将军崖岩画及其所在地形,均可作天文方面的解释。即如上述将军崖所有岩画便是分布在海拔20、南北长22,东西宽15米的一个似半球状的山体上,显然这是上古时期的祭天“圆丘”,而“圆丘”向来被古人认为是天体的模型,是“圆以象天”的“天盖”和“天穹”, 因而这里的“天为圆穹”的形貌分明代表了华夏民族宇宙意识的初始阶段。下面即根据岩画中有关天文图像的排列,依次予以介绍:
1.太阳图与子午线
岩画中的三个太阳居于B组星象图的右上方,并呈?分别为B61、B62和B63。(4)太阳图像的表现方法是在:三个同心圆的外缘磨刻出各不相等的表示光芒的放射线。其处在东边的太阳,表示光芒的放射线为14条,南边的为23条,西边的则为20条。在太阳的东侧有一条呈南北向的人工磨刻的直线,即“子午线”。根据国家地质矿产部江苏地矿局测绘大队 将军崖岩画远景图
测得的结果,其方位角是aN-S =176°2452,与实际测得的子午线基本吻合(误差仅为3°多)。
我们知道“太阳是人类首先认识的最大、最明亮的恒星,由于地轴指向天北极,因此,黄道与赤道形成23°27′的夹角。随着地球的公转,人们最直观的感觉是夏天太阳升得很高,而冬至太阳却升得很低。如果将一天之中日出至日入时太阳在天上的行移轨迹记录下来,那便是一段圆弧,这段圆弧实际上是太阳所在位置的赤纬圈的一段”。 (5)根据这一记录,假如我们将将军崖岩画中的三个太阳视作早、中、晚三个太阳(光芒线的不等,当表示早、中、晚太阳光照强度的不同)运行位置的话,那么我们便可发现这一运行轨迹正好与仲春时节的太阳运行轨迹相合。
由于史前时期尚无文献可征,古人是如何测得这一惊人成果,故不可知。但我们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正朝夕,先树一表,东方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以参望,日始出北廉。日直人,又树一表于东方,因西方之表以参望,日方人北廉,则定东方,两表之中与西方之表,则东西之正也”的树表测日的记述,再联系将军崖岩画所在地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