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危机矿山出路.docVIP

浅析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危机矿山出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危机矿山出路.doc

浅析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危机矿山出路 【摘 要】随着开采规模扩大,重庆地区各大矿山资源濒临枯竭,已然沦为“危机矿山”,面临无煤可采的局面,寻找出路迫在眉睫;据相关资料分析,找矿(寻找接替资源)是最可行的出路。 【关键词】危机矿山;煤炭资源;重庆地区;沉积环境;表皮构造 1 前言 重庆地区煤炭资源探、采历史悠久,为适应市场需求,南桐、松藻、天府、中梁山、永荣等矿务局均大规模扩张生产能力,已探明资源储量远不能满足生产,加之开采年代久远,各矿资源枯竭。昔日大矿已然沦为“危机矿山”,面临无煤可采的局面;且大部分属重度危机,部分为中度危机。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寻找出路迫在眉睫,找矿(寻找接替资源)刻不容缓。 2 成煤期的沉积环境及同沉积构造 2.1 重庆地区的含煤地层 重庆地区的含煤地层由老至新有: (1)梁山组。全区均有出露,但达到可采,或已为当地村民或个体户开采的(厚度 0.20 m)只有巫山、奉节、巫溪片区。 (2)龙潭组(吴家坪组)。全区均有可采煤层,华蓥山、天府、中梁山、松藻、南桐等矿务局均开采龙潭组煤层,由西向东逐渐相变为吴家坪组,仅一层(K2或K1)可采。万州、云阳、城口、奉节、秀山、彭水、巫山、巫溪也有部分可采。 (3)须家河组。在永荣矿务局为主采煤层地区,云阳、奉节、万州、巫山、巫溪亦有部分可采,只能供小型矿山开采。 (4)珍珠冲组。主要分布于云阳、奉节、万州一带,仅局部可采,只能供小型矿山开采。 据现有资料,松藻、南桐、天府、中梁山均采龙潭组煤层(此煤层约占重庆地区煤炭资源总量80-90%),而其中潮坪成煤环境占总量90%以上。 2.2 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同沉积构造 2.2.1龙潭组 据华蓥山、中梁山、天府、南桐、松藻等地资料证实,该组(向东相变为吴家坪组)属于潮坪~泻湖沉积体系,总厚80~90m。旋?清楚,潮坪沉积特征明显,以静水沉积为主,含煤5~10层,煤层总厚均在3~6 m,含煤系数7~10%,可采煤层3~8层(总厚5m),标志层明显,对比基本可靠。见图1。 图1 龙潭组岩性岩相及旋?结构图 从平面看,呈带状分布于垫江~綦江海湾周围。潮坪东界正安~涪陵一线,往东至巫山为广阔浅海沉积环境,相变为吴家坪组,平面上由西向东由潮坪~浅海含煤性变差,仅在龙潭组下部沉积有K2煤层(又称K1)。 2.2.2 须家河组+珍珠冲组 (1)须家河组。分布广泛但含煤情况差别大,其中永荣~达县一线成煤环境较好。一、三、五段为含煤段,二、四、六段不含煤或含煤少。煤层薄、多、不稳定,含煤系数低,一般可采煤层3~5层,煤层总厚1.00~2.00m。但该组煤层煤质好,硫分低。 (2)珍珠冲组 为陆相小湖盆沉积,含薄煤层1~3层,厚度变化大,含煤性差,仅有小型矿山开采,不稳定。重庆大部分地区不含此煤组。 2.2.3 梁山组 总厚约10m;主要为残积铝土岩、泥岩等组成,向上发育浅海相石灰岩,煤地层薄,煤层不稳定,仅在巫山一带有煤沉积,分布面积小。 3 重庆地区的表皮构造 3.1 构造形迹 据前人研究,重庆地区现今的构造形迹总体呈隔挡式背向斜分布,向斜变缓,背斜紧凑。且此种形态只反映表皮,到深部被滑脱面所控制(此滑脱面主要指志留系中统顶部),此滑脱面间断时间长,有的褶皱不到志留系,甚至在二叠系中统茅口组顶部也可能滑脱,这些构造形迹不可能一直沿续到地幔,只是地壳表皮部分,故得名。 3.2 表皮构造受力初步分析 纵观各背斜均呈尖棱状,其轴部发育一组断裂,且以逆断层性质为主,受力均来自东南侧。地球自转,背斜东南冀逆上西北冀,受北方南大巴山构造影响。西部受川中古地核影响,东南侧受武陵隆起影响,在两条基底断裂挟持下,向西帚状洒开,中部以长弧形(万县向斜、铁峰山背斜)缓冲,东端呈喇叭形紧缩。受表皮构造褶皱和断裂影响,煤系地层部分露出地表。见图3。 4 危机矿山出路分析 4.1 出路分析 (1)延深 据近年勘查资料,矿山延深勘探已控制至-700或-500m,储量算至-900m(个别算至-1000m);且距离滑脱面还有一定距离,向深部延深空间大。 (2)含煤地层 现有几大矿务局开采煤层均属于潮坪沉积,找矿时主攻龙潭组煤层,可靠性高。 (3)构造的特殊性 因为是表皮构造,如果背斜之一冀有煤层,而另一冀就不可能没有煤层(如南桐煤矿的西冀就有小煤矿在开采)。实践证明,不仅向下延深有希望,背斜另一冀也是有希望的。 (4)可操作性强 通常情况下由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上部或少数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开孔,钻孔深度小于1500m,(目前钻探水平可以达到1500m的深度),-1000m标高煤层可以控制。 4.2 预测方案 (1)就近接替 如就近接替,预测资源量均按-1000m标高来考虑,且先考虑大矿。详见详见表1。 (2)异地接替 紧邻松藻矿区的贵州省习水县~遵义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