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膜分离技术20120309.ppt
膜分离技术 第六章 主 要 内 容 一:膜主要的分离技术 二:膜材料与膜种类 三:膜分离机理和传递理论 四:膜分离组件与设备 五:浓度极化与膜污染 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分离膜是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高分子材料,它 能从混合物中有选择地提取所需要的物质,包括固体、 液体和气体。 分离膜的工作原理还不十分清楚,大致可以认为是以浓度差或压力差为驱动力,选择透过的结果。 从分离方式上看,可以分为混合气体的分离,混合有机液体的分离,水溶液中溶质、离子的分(液-液透析)和水溶液的分离(逆渗透)等。 分离膜可以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两种或多种高 分子材料的共聚体,分离膜的结构类似于筛网,不过它 不存在任何肉眼可见的网眼,它的自由空间是高分子膜 的高分子链间的间隙,其大小至多只有100纳米(0.1微 米)。 气体、有机溶液、溶质、水都是具有低分子量的物质,叫做低分子。低分子物质在透过分离膜时不是像 穿过筛网那样直接通过,而是被分离膜面吸附经溶解后 通过上述高分子链间的间隙扩散,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 度低的一侧移动,从分离膜的另一面脱出.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发展的历史 1.1748年Abbe Nollet发现水会自发地扩散穿过猪膀胱而进入酒精中开始对膜的研究,但并未重视. 2. 19世纪Dubrunfaut应用天然膜制成第一个膜渗透器并成功地进行了糖蜜与盐类的分离,开创了膜分离的历史纪元并显示了它的优点。 3. 1864年Traube成功地制得了历史上第一张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 4.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制备出第一张具有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 不对称反渗透膜是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从20世纪开始,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工合成分离膜.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 50年代为奠定基础阶段;② 60年代和70年代为发展阶段;③ 80年代至今为发展深化阶段。 第一节 概述 一、膜的特性 ⑴ 膜必须要有半透膜特性,能允许某些组成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的其他组成,从而达到分离混合样品的目的。 ⑵ 在常温下,进行膜分离过程时,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省能等优点。 ⑶ 膜可分为对称膜,其结构与方向无关。不对称膜,它具有不 对称结构,既表面的活性层。孔隙直径在100nm,厚度为0.2-0.5um, 起过滤作用。下面厚度为50-100um 的支持层,孔隙直径为0.1-1.0um,起支持活性层的作用。 不对称膜的特点:因为活性层很薄,且不易使孔道阻塞,颗粒截留在膜表面,因而使整个膜表面分离技术迅速向工业化应用方面发展。 ⑷具有单元操作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膜分离技术 膜的定义 在一定流体相中,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 相分隔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膜的 厚度在0.5mm以下,否则就不称为膜。膜可以 是完全可透性的,也可以是半透性的,但不应该 是完全不透性的。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定义: 膜分离过程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 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通常膜原料侧称膜上游,透过侧称膜下游。不同的膜过程使用的膜不同,推动力也不同。 膜分离操作基本工艺流程: 计算及影响因素 在单位时间(Hr)单位膜面积(m2)透析液流出的量(L)称为膜通量(LMH),即过滤速度。 影响膜通量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固含量(TDS)、离子浓度、黏度等。 对不同组成的有机物,根据有机物的分子量,选择不同的膜,选择合适的膜工艺,从而达到最好的膜通量和截留率,进而提高生产收率、减少投资规模和运行成本。 三、常规的分离方法 大小:筛分 普通过滤 微滤 超滤 扩散:电渗析 透析 反渗透 离子电荷: 离子交换 蒸汽压 温度, 蒸馏 冷冻 溶解度: 溶剂 萃取 表面作用:泡沫分级 密度:超速离心 离心 液体旋风分离 重力沉降 常规的分离方法优缺点 沉淀,过滤:澄清不彻底,;劳动量大,时 间长。 离心, 超离心:投资运行费高,操作与维修困难。 离子交换 蒸发 色谱:处理量小,有些物质对热与化学环境敏感。 四、膜分离技术的优点 ⑴处理效率高,设备易放大 ⑵可在室温条件下或低温下操作,适合热敏感物质的 分离浓缩。 ⑶化学强度与机械损害最小,减少失活 ⑷无相转变,省能。 ⑸有相当好的选择性,可在分离,浓缩的同时达到部分纯化目的。 ⑹选择适合的膜与操作参数,可得到较高的回收率。 ⑺系统可密闭循环,防止外来污染。 ⑻不外加化合物,透析液可循环使用,降低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节 膜分离过程与分离原理 一、微滤: 分离膜:对称微孔膜。驱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课后习题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pdf VIP
- 中建项目经济资料管理指引.pdf
- 2024年消毒供应技能大赛试题及题库.docx VIP
-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重点笔记详解.doc VIP
- 2024年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学习解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23年全文PPT.ppt VIP
- 《长沙过贾谊宅》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docx VIP
- 2024年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破坏性MSA分析方法.ppt VIP
- 2024年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