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马巷古镇文化保护及其未来发展路径研究.docVIP

闽南马巷古镇文化保护及其未来发展路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南马巷古镇文化保护及其未来发展路径研究.doc

闽南马巷古镇文化保护及其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古镇马巷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不仅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及传统工业,又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巷的文化遗存并没有得到相应有效的保护,逐渐消失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有效保护马巷的历史文化遗存,使之与马巷镇的发展相适应,将有利于促进马巷古镇整体健康、持续发展。可通过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化对台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文化遗存的产业化经营以及旅游开发等措施,保护马巷古镇文化遗存,提升马巷古镇的未来发展竞争力。   关键词:马巷;文化保护;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A11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13   文化对于城镇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内涵所在。而现在全球化导致了城市文化景观趋同,因而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无疑是现代化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和动力。作为城市参与未来竞争的软实力,保护城市中的文化遗存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保护和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历史文化古镇,它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构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文化遗存受到了冲击,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加速了古镇文化的消失。其中一些杂耍、技艺绝活等手工技能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一些特别的仪式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也逐渐消失。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使当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受到影响。一些传统艺人老化,年轻人在外上学、经商、打工等,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丧失。   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方面、多层次的价值,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所以保护遗存这些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马巷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为例,就此作一分析。   一、历史文化古镇马巷概况   在闽南金三角腹地,有一个以商业和文化著称的古镇――马巷,因其地势南北高突,中间扁平,形同一艘扬帆出海之舟,文人雅士便给它冠以“舫山”的雅称,故亦简称“舫镇”。   闽南话“马”与“买”语音相近,马巷常被称作“买巷”,表明此地是商贸之区、交易之所,实际上也的确是周边沿海各地农林渔盐、手工业制品的集散地和经济、贸易、文化中心。上世纪五十年代,每年春秋两季,镇上必有两次“物资交流大会”,会上真是人山人海,热气腾腾,街巷为之壅塞[1]。   古镇北距泉州55公里,南离厦门33公里,西至漳州62公里,为控扼闽南金三角的物流交通咽喉,素称“七泉之巨郡,南北之要冲”。除此之外,马巷还有一段革命历史。   (一)马巷与辛亥革命   100年前,辛亥革命的拍天巨澜波及这个古镇,似乎晚了一点。马巷革命党人的手脚慢了。   1911年10月10日晚,在起义指挥机关被破坏、领导人被捕杀的危急关头,驻武昌新军各标营革命党人决定自主行动,立即起义。起义部队称“湖北革命军”,血战通宵,光复武昌。次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连锁反应,早已遍布干柴焦炭的神州大地一触即发,势同燎原。各地革命党人、新军士兵、会党群众、士农工商、海外华侨,纷纷投入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大潮。   11月7日,安海光复;11月9日,福州光复;11月11日,漳州光复;11月14日,厦门光复;11月18日,泉州光复;11月19日,同安光复。   周边各地的起义、光复,不能不震撼马巷的军政绅商。但马巷的革命党人似乎太沉得住气。舫山小学堂堂长洪湛恩及洪晓春等同盟会员,虽然利用学堂鼓吹反清,却没有直接掌握革命武装。他们利用马巷厅署某皂役仗势砍伤后亭“六间仔”一朱姓大户之子的事件,把仇恨引向官府,并与那个在“碧月阁”南音邀请赛中拔得头筹的后亭绅士朱阳斧紧密联系,通过他又联络后亭朱阳雪、朱阳玉,桐梓村朱承温、沈井村陈醒、曾林村蒋买和蒋兴龙、上内田村陈教等骨干,成立“战团”。战团以习武为号召,成员都需身强体壮,有些拳脚功夫。   12月23日,也就是冬至过后的一天晚上,朱阳斧率领数十名“战团”成员,秘密集结到距三府衙二里多地的石墓岗(现油厂所在地)。他们头戴竹笠,手提大刀长棍,肩扛鸟枪土铳,有的拎着煤油桶,随着一声令下,趁着夜色,冒着寒风,迅速向三府衙运动。朱阳斧等人率先跃进至署衙后墙,立即向膳厅、后堂泼洒煤油,放起火来。战团壮士一见火起,齐声呐喊,一刹时烈焰冲天,杀声动地,似有万马千军,势不可挡。当晚守衙的几个称为“河南勇”的豫籍亲兵,早已惶惶不可终日,此时更是魂飞魄散,惊慌混乱之中,拽着只穿睡衣的白姓通判落荒而逃。   “战团”占领马巷厅署后,朱阳斧带人抄出厅署的文书簿册,堆集在大堂之上点火焚烧。窜起的火舌直冲屋脊,燃烧到梁檩椽柱。就这样,一场熊熊大火,把“铁器穴”上这座百年厅署夷成废墟,并且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以三府衙为依托的整个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