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doc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摘要】社会心态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人民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当前我国社会心态总体是好的,但也有很多不良心态不断滋长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小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不良心态滋长蔓延的原因,并对如何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提出了建议意见。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对该文作了批示:“这篇文章分析得很透彻,建议也很好,应发表,推动形成共识,并采取有力举措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应形成一系列引导和培育积极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案并扎实推进实施”。
【关键词】社会问题,社会心态,现状,根源,对策
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普遍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关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现状:主流健康与问题突出并存,必须客观看待
总体来看,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心态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文明建设持续稳步推进,社会成员心态日趋理性成熟。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攻坚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矛盾冲突集中显现,种种因素叠加让不良心态不断滋生。这些不良心态虽不是主流,但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对社会共识的凝聚形成明显阻断,必须正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归结起来,不良心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群体焦虑凸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加剧,很大一部分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增大,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2011年3月,日本发生核泄漏后,竟然在我国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抢盐”风波,就是这种焦虑恐慌心态的集中反映。目前,焦虑心态已越来越普遍:有人为买房子而发愁,有人为找工作而焦躁,有人为待遇低而抱怨,有人为粮价低而纠结……这些心态的出现,源于物价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贵等带来的压力,也源于对生活的不安全感。研究表明,焦虑与幸福感呈负相关,焦虑越多,幸福感越少。相比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物质生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按理说人们应该感觉更幸福,可事实并不尽然,一些社会群体的幸福感却有所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焦虑心态在作祟。同时,社会焦虑还会导致人们丧失基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降低社会的合作程度,助长整个社会的短期逐利行为。
――弱势心态蔓延。调查表明,当前人们的阶层认同普遍偏低。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奔走于招聘会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上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都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标签,自认为是弱势群体。网络上,“?潘俊闭飧鲎猿耙馕妒?足的词迅速爆红,网民不论贫富贵贱均以之自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弱势心态的泛化。这种心态的产生,源于人们“向上比”的心理习惯。当人们跟拥有更多财富和更高社会地位的人比较时,自然产生心理落差,感觉自己是弱者。特别要警惕的是,人们对不公平、不公正造成的“非竞争性弱势化”尤为不满,这种不满主要指向贪污腐败的官员、为富不仁的商人。任由这种心态扩散蔓延,将导致“仇官”、“仇富”情绪越来越严重。
――社会信任降低。近年来,“周老虎”事件、曹操墓之争、三鹿“毒奶粉”事件、唐骏“学历门”等多领域造假丑闻频出,折射出了社会信任降低的现实。在诚信成本太高,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损失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每天都在上演,互不信任情绪正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扩散。这种不信任既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上,也体现在人们对“权威”声音的质疑中。最典型的就是每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平均工资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几乎一边倒地遭到质疑。“被增长”、“被中产”这类词汇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易于流传的“俏皮话”,也是公众不信任情绪的直接投射。
――人情冷漠加剧。2006年,在南京发生的“彭宇案”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当事人彭宇知恩不图报,好心救人反被讹诈的事实,使人们意识到了“当好人”的风险,对社会信任基础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人际之间的冷漠。冷漠心态具有较强的弥漫性,从“彭宇案”后,全国各地先后发生了多起见死不救、麻木围观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老人跌倒路边无人相助,救人之前先索要高额回报,公交车上歹徒行凶所有乘客袖手旁观……这类行为令人倍感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特别是2011年10月,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遭两车碾压,十余路人竟无一人出手相救,更是让人疼彻心扉。这些冷漠行为的发生,究其根本在于社会的道德风险持续增加,人们宁愿选择冷漠对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