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史第一章夏商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法史第一章夏商周

中国法制史 课 程 特 点 1、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和地区中,唯一不曾间断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中的法文化也是如此,学习十分必要。 2、中国法制史是一门法学与史学的交叉学科。专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 世界五大法系:英美法系(也称普通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中华法系(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 中华文明的几大特点: 1、历史源远流长 2、民族一体多元 3、“封建”结束较早 4、“阶级”分化不明显 5、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6、人才流动广泛 7、法律、文化自成系统,迥乎欧洲 中华法系特点:( “礼法结合”) 1、 以儒家学说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2、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3、司法与行政合一,皇帝控制最高司法权和立法权 4、以刑为主,诸法合体 5、融合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文化 6、重视成文法典的编纂制定工作。 中华法系的优点: 礼法互补,综合为治,良法与良吏结合,注重选拔官吏,重典治吏 中华法系的缺点: 维护三纲五常,重刑轻民,民刑不分,诸法合体 第一章 夏商周 (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学习要求: 1、理解中国法的起源。   2、了解夏、商两朝法制的基本情况。 3、掌握西周礼刑结合的法律体系 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变革 第一节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 1、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 2、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强韧。 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日益加强。 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为法。 刑起于兵。 第一节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 关于中国法制的起源学派众多: 神权法思想----源于天意 道家------源于自然法则 理学家----源于理 法家-----为了“定分止争” 具体途径而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 一、主要法律渊源-----早期习惯法-----礼与刑 (1)王命 (2)夏礼----殷礼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3)禹刑,或称夏刑----汤刑及官刑、殷彝等 1、《禹刑》   夏朝法律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2、《汤刑》   商朝法律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以汤为名也是表示对开国之君汤的崇敬。 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 二、行政管理体制 1、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3、土地管理:有内服外服之分 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 三、刑事法律内容 无罪行法定制度 夏:(1)“昏、墨、贼,杀。” (2)“弗用命戮于社。” (3)不孝罪 “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 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 三、刑事法律内容 商:“刑名从商”。(荀子) 五刑: 墨(黥)、劓、剕(刖)、宫、大辟。 其他:炮烙,孥戮,及醢、脯、斫胫、剖心等 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 三、刑事法律内容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殷罚有伦” “义刑义杀” 定罪量刑的原则  (1)疑罪从轻的原则  (2)不杀无辜的恤刑原则  (3)过失从轻的原则 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 四、司法制度特色 司法体制尚未完全独立,受行政权与军权的制约。 夏商司法官为“司寇”、“大理”、“士”或“理”等。 商朝时期,司法活动的参与者,除商王、贵族外,还有卜者。 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 四、司法制度特色 诉讼审判制度   天罚、神判。 监狱制度   1、夏朝的监狱:圜土、夏台。   2、商朝的监狱:羑里。 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总结 奉天罚罪的法制观。 《甘誓》 中有两段话: 启宣布有扈氏的罪状有两条:首先就是“威侮五行”,所以“天用剿绝其命” 。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改天立罚。” 第三节 西周立法概况 一、“明德慎罚”的法制思想 敬天保民 天命不可转移→天命转移给有“德”者→敬天落实到保民 明德慎罚  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这一思想汉代中期后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