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冠层穿透性与漂移性实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药冠层穿透性与漂移性实验

文献综述 农药喷洒技术是利用喷雾器的雾化作用,将药剂粉碎成大量细微雾滴并发射出去,使药剂接触害虫达到杀虫目的的一种施药技术。根据不同杀虫剂的作用性质、作用时间,不同的剂型,不同性能的制剂,选择相适应的病虫害防治药械,其核心是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喷洒设备,通过对喷雾雾滴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性能,并减少药剂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靶害虫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喷洒技术。同一种农药防治同一种病、虫、草害的效果,除了农药的药性及其他因素外,喷雾雾滴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农用喷头的冠层穿透性和飘移性成为了当前的热点,它的测试分析对于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和促进农林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μm范围内,缩小雾滴对提高药效比较明显。而在雾径 150μm时,这种趋势就没有前者明显。典型垂直扩展的单子叶植物与典型水平扩展的双子叶植物相比,减小雾滴对药效的提高前者更为突出,而且,在叶表疏水性植物和叶表亲水性植物之间。减小雾滴对药效的提高也是前者高于后者。不过对于有些药剂在低容喷雾时,药效随喷雾量的减少而降低。而高容量喷雾时 400L / ha ,则呈相反趋势。 在扇形喷头雾滴粒径分布方面,张惠春,Dorr Gary,郑加强,周宏平进行的扇形喷头雾滴粒径分布风洞试验[4]发现,压力、风速、喷头与激光粒度仪之间距离的增大,都导致扇形雾喷头的雾滴体积中径变小,尺寸小于150μm的雾滴占全部雾滴体积的百分比变大,增加了农药脱靶漂移的可能性,同时压力和风速的增大都导致部分喷头的雾谱等级降低。这个实验为喷头雾谱等级的量化提供了判断的标准,为减少雾滴漂移的施药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路军,李萍萍,贾卫东,邱白晶的温室轴流风送药雾靶标沉积实验[5],该实验表明沿风送轴线上距喷头150到200cm靶区内药雾沉积量都出现一个沉积高峰区;随着静电电压的增大,植株靶标上的药雾沉积量明显增加,静电后的药雾滴在风送射程和喷幅内的靶标沉积率显著提高。这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系统有重要意义,要使风送带电的液药雾滴能够充分发挥效用,研究如何提高靶标的沉积率,并进一步探讨气流与静电对靶标施药沉积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等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宋淑然,洪添胜,王卫星,张和兴,罗锡文,Sévila F rancis的水稻农田农药喷雾分布与 雾滴沉积量的试验[6]。借助于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出雾滴在水稻某一区域的沉积量, 由此获得雾滴沉积量在水稻植株不同层间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 在按距离地面 40 cm 以上、20~ 40 cm 之间、5~ 20 cm 之间对水稻分层时, 层间的雾滴 沉积量与水稻的高度成正比。采用M a tlab , 对试验点上拍摄到的照片进行分析, 建立了雾滴沉积量与对应的水稻植 株面积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水稻类作物的喷雾分布研究未见报道。水稻是大田主要农作物,研究水稻田的农药喷雾分布对喷雾器具的优化设计、性能改进具有指导作用。 植保机械的喷雾质量主要从雾滴的分布均匀性、漂移性和覆盖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准确测得雾滴尺寸、掌握喷雾雾滴尺寸分布规律,对更好地控制控制喷雾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图像处理检测雾滴方面,祁力钧,胡开群,莽璐,王洪涛,冀荣华进行了基于图像处理的雾滴检测技术[8]。通过模拟田间的实际喷雾情况,利用图像采集系统采集雾滴图像,对其进行增强和分割等预处理,并对粘连雾滴算法进行了分离处理。基于相同样本,用图像处理方法获得的雾滴粒径分布及覆盖率等参数以及激光粒度仪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雾滴分布参数,其测量误差在6%以内。 参考文献 1、张慧春,郑加强,周宏平,宋伟,葛玉峰.转笼式生物农药雾化喷头的性能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 4 :63~70. 2、宋坚利,刘亚佳,张京,何雄奎,曾爱军,Herbst A. 扇形雾喷头雾滴飘失机理[J]. 农业机械学报,20131,42 6 :63~69 3、Moritz Knoche. 雾滴直径和喷雾量对茎叶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J]. 杂草科学,1996,2:36~37 4、张慧春,Gary Dorr,郑加强,周宏平.扇形喷头雾滴粒径分布风洞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 2012,43 6 :52~57. 5、祁力钧,胡开群,莽璐,王洪涛,冀荣华. 基于图像处理的雾滴检测技术[J]. 农业机械学报,2009.9 40 :48~54 6、陆军,李萍萍,贾卫东. 温室直流风送药雾靶标沉积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 12 :88~92 7、宋淑然,洪添胜,王卫星,张和兴等. 水稻田农药喷雾分布与雾滴沉积量的试验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6):90~95 8、祁力钧,胡开群,莽璐,王洪涛,冀荣华. 基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