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策略与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策略与研究.doc

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南阳理工学院东南校区规划为例 1.1 研究背景 科教兴国——扩招 教学评估——达标 招生压力——竞争 改、扩建提速 缺乏科学指导、理论研究滞后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减少无谓的资源浪费 探索科学的规划策略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理论学习 案例分析 总结归纳 得出策略 实证研究 剖析印证 1.4 研究框架 图1-1 论文研究框架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960年英国的米歇尔·布朗《大学规划设计》 1963年美国理查德·道贝尔《校园规划》 1972年大学建筑师协会《校园建设工作》 1972年卡耐基协会《城市的校园》 1997年美国查尔斯·摩尔《校园社区》 2001年美国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1.4.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1984年何人可《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一历史的回顾与几个问题的研究1996年张善荣高等学校建筑与文化.2009年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区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 2 国内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现状分析 2.1 结构布局 形式:对称式构图、院落式分布 严肃、理性、庄重 特点:以道路为轴线进行分割,各系(院)相对独立分布,少有交叉或联系 问题:随着学生规模扩展,其空间不足、缺乏灵活、关系模糊的弊端显现;松散空间布局容易阻断学习、生活的有机联系,不适合现代大学开放的交往需求 解决: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空间结构—方便师生,在精神层面更具环境育人合理性 2.2 形象特色 范例:英国牛津大学——开放 美国斯坦福大学——统一 清华大学——优雅 问题:形象不统一,削弱了校区特色,新、老建筑及景观缺乏联系与协调,缺乏形象特色 原因:历史较短,建设连续性不强,大范围扩招,建筑仓促,经费制约,周期不足, 2.3 土地利用 现状:土地资源粗放利用 生均占用面积指标巨大,追求大气魄、大构图 比较:美国大学生均用地面积只有 10 m2左右,普林斯顿大学不过 30 m2。 香港地区基本在10 m2以下,香港理工大学则只有 4.2 m2,但紧凑合理 2.4 形式设计 现状:国内对象形意义布局比较青睐,推崇大气魄构图,规划设计者为竞标而迎合形式主义 原则:追求形式感不能背离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不能忽视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施工的可行性 空间尺度 现状:大构图、大尺度、大轴线、大广场、大山水、大空间, 问题:空旷而实用性不强;土地浪费;失真,空旷和距离感; 忽略人的比例关系,非人性化的空间环境。难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地图 3 国内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案例借鉴 3.1 郑州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 3.1.1 定位布局 具有中原文化底蕴、体现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利于多学科交叉渗透、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校园;形式为无院墙、不封闭,公共、开放、共享、互动的文化空间 规划特点 何镜堂院士主持;人文学区——清华大学;理工学区——天津大学;水景观——哈佛大学博士后 形象特征:郑州大学新校区外形象征即将扬帆起锚的航母,标志建筑景观——元和广场钟楼、图书馆大楼、眉湖 总体布局:南、北向的学术轴线与东、西向的社会轴线 依学科类别进行布局 提高效率 方便管理 设计特色:统一的肌理和色调——统一橙色墙砖 建筑方圆结合 穿插得当 交通路网采用车流、步行互不干涉双流线系统 亭云路 游步道 生态景观 因地制宜 最小改变原则;灵活空间模块 保证弹性发展 3.1.3 规划启示 重视人文关怀,把功能设计放在首位;注重人际交往场所的建设 突出的地域特色 九个文化广场;节约型校园 图3-1 郑州大学新校区鸟瞰图(图片来源:) 3.2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规划设计 3.2.1 定位 结合建筑布局,对山脉、水脉、绿脉、文脉进行提炼集自然、建筑文化于一体的校区环境 图3-2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景观图 3.2.4 规划结构与布局 结构:一个生态绿化带——两个景观轴——三个景观区——六个开放式空间 一个生态绿化带—— “凤”—大学 和“浪”—青岛 较大的色块、流畅的线条、半围合的空间 两个景观轴——象形“凤脊”横轴联系新、老校区 纵轴重在文化表达 三个景观区——山体景观、文化景观、林地景观 六个广场——时光广场、劝学广场、交流广场、奥运广场、凤冠广场、灵隐广场 图3-3 青岛理工大学新校区规划鸟瞰图(图片来源:青岛理工大学校区网) 原则:顺势而为,避免对原有山体和水系的改变——最大限度保留生态和自然景观 3.2.5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