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二十三
素质教育随想录之二十三
小小的一片云
——记忆中的几个师生互动片段
山东省邹城市西关小学 王忠伟
上篇 学生篇
(一)
学校跟家里一样
那是一个乍凉还有些闷热的九月一号,在熟睡中被妈妈强行叫起来。正揉着惺忪的眼睛不悦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天我要上学了。多少次跟着同院子里比我大几岁的学长们走到校门口又无奈的折回后,望着那虽然破旧却又显得无比高深莫测的校门浮想联翩。今天终于轮到我上学了。
一路上紧赶慢赶,唯恐耽误了报名时间。临近学校大门的时候却又放慢了脚步,学校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是不是真像那些学长们描述的那样有趣,抑或是有很多的无奈?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校门近前了,屏住呼吸一咬牙走了进去。报名处的老师是妈妈的老同事,相互寒暄之间报名手续已经办妥。教导主任伯伯走过来,把手放在我的头上摩挲了片刻:“跟老师到教室里看看去!”一瞬间,陌生的校园似乎变得亲切了许多。
学校其实跟家里一样。
(二)
严师出高徒
“严师出高徒”是自古以来为历朝历代的绝大多数人所公认的道理,也就是公理。然而一个严冬刚过,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季节里,一股自上而下的“春风”却把整个神州大地刮的不寒而栗。自此韩愈之《师说》休矣。中国历史上曾经极度推崇,也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过无与伦比的浓墨重彩一笔的严师之说,似乎在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还有少数一部分跃跃欲试的严师们,也被制定“素质教育”政策的某些决策者“金口玉言”的定为“非法”人士。随着几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严师的“落网”,更是人人谈虎色变,个个如临深渊。一时间小心翼翼成了学校教师们下意识的行事风格。据所谓的“素质教育新理念”介绍:这是为了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密切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的”、“无忧无虑”的成长。但事实上却呈现了一片乱了章法的混沌之状。既然老师们不敢、也“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了。这些在法律上还是限制行为能力,甚至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们。突然在一夜之间翻身做了“主人”,成了课堂上、甚至是校园里的“主导者”。一时间“天翻地覆慨而慷”,虽然明眼人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是与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相违背的。但有道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连小学低年级学生犯起混来都知道拿“上面”的“最高指示”打压老师。教师对学生所担负的理所当然的校内监管责任,履行起来竟然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被逼无奈之际也有拍案而起之时,但由于大环境使然,代表群众利益之时不免底气不足,呈现出一副犹抱琵笆半遮面之相。你说说这成何体统。郁闷之极之时忽然又想起了许多年前的那一幕。
随着教鞭拍在讲桌上发出一声振聋发聩般的巨响,传来了班主任老师怒不可遏的吼声:“都给我静下来,校有校纪、家有家规。你们乱成这个样子,还像个学生吗?”
说起来也是够倒霉的。刚刚入学读小学一年级,就遇到了一个据说是百年不遇的连阴天。接连两个星期居然没有见到过太阳,几十个小伙伴整天挤在有十几个漏雨点的教室里,时间长了难免会情绪烦躁。这几天相互之间的小摩擦不时发生,课堂上时常会突然传出哪个同学的尖叫声。在老师毫不留情的高压态势之下均被“镇压”下去。可是摁下葫芦瓢起来,随着天气恶化的不断加剧,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越来越举步维艰。面对如此之严峻现实,我们这所乡村小学唯一的公办教师,也就是校长老师果断的决定:全体教师到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同时动员各班所有班干部离开座位,包片负责所在班级的纪律与安全。老师一离开,我们这个全校年龄最小的一年级教室里,被阴雨天压抑了许久的怨艾顷刻间爆发了。我们几个班干部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做到把扭打在一起的两个同学拖开。正在焦头烂额之际,讲台上终于响起了那渴望已久的教鞭声。
老师们在办公室简单的交换意见之后,不约而同的提出:越是这种情况下,越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那些敢于扰乱课堂秩序的“害群之马”,必须做到露头就“敲”、出头就“打”。教室里必须有老师全天候值班,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班主任老师急匆匆赶回教室的时候,正赶上那“热火朝天”的一幕。面对如此之分崩离析之状,刚才表现比较“突出”的几个小小的“恐怖分子”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接下来的那段可以说是物资条件极端匮乏的小学岁月里。老师的身影从未离开过我们在以黑屋子、土台子为主体建筑的校园生活。这使我们面对由于教育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随处可见的匮乏,而产生的种种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力不从心时,往往产生了许多不想放弃的举动。感谢那个岁月让我认识了你。
许多年以后,也成了一个小学教师的我。在回首那段往事的时候。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对当年那些以民办教师甚至是代课教师的身份,以极端负责、但也不免在教学方法上失之偏颇的师长们伴随着我们走过的农村小学校园里的峥嵘岁月,确实也有许多不愿意想起的记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