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汉明长城的时代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西走廊汉明长城的时代价值.doc

河西走廊汉明长城的时代价值    摘要:山丹汉明长城是河西走廊长城之最,被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其包容的军事防御、商贸流通、历史文化、文化旅游等价值却历久弥新,启迪我们沉思遐想,探索研究,保护开发。    关键词:“露天长城博物馆”;时代价值    甘肃省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县城三面环山,东部为郁郁葱葱焉支山地区,南部为山势陡峻祁连山地区,北部为峰峦屹立龙首山地区,山丹汉明长城即由焉支山北麓的“锁控金川”峡谷,自东向西蜿蜒而出,横亘山丹大地,成为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丹县境内有两条并行的古老长城,一条是汉代长城(汉代称“塞”、“边塞”、“塞垣”、“亭障”),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距今已2136多年。全长约98.5公里,呈东西走向。由塞墙 、壕沟、壕堑、自然河、列城、烽堠、烽燧、亭障、城障等构成。全线以壕沟代替墙垣,埂上筑烽燧,长城内侧高峻处,燧、墩、堡相望,可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居延汉简》) 。汉代长城虽经两千年风沙侵蚀,至今有些地段仍坚固完整,屹立于戈壁沙漠之中,曲折蜿蜒,气势磅礴。 一条是明代长城(俗称“边墙”),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公元1547-1548年),距今已468年。全长近200多公里,呈东西走向。由黄土夯筑的墙、墩(墩台)、列障等构成。走向、长度都和汉长城相同。它翻山岭、穿沙漠、过草原、经绝壁,宛如一条巨龙,把雄关隘口、城台、烟墩连成一气,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观。山丹汉明长城共有300多公里。汉代长城在北侧(一说最早汉代长城在龙首山山梁上,依山势地形分布共4条),明代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在10-80米之间,平行延伸,象这样不同历史年代修筑而同时并行,且至今留存较为完整的长城段在国内实属罕见。据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吉人先生说:“山丹县的长城是河西长城之最,也是汉长城保护得最好的地方。”    山丹汉明长城是古代中华民族内部相互利益冲突、经济依存、融合发展的历史产物,其“血与火”的军事战争功能今天已不复存在。但是它所包容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却历久弥新,不断促使我们深刻沉思,探索研究,保护开发。    一、山丹汉明长城的军事防御价值    据史料记载,汉初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常侵犯河西一带,劫掠财粮牲畜,骚扰汉民农耕。为使边疆安宁,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发动河西之战,霍去病率奇兵打败匈奴后,汉武帝开始向河西迁徙汉族居民,进行农牧业开发,驻扎军队修筑长城,设置“河西四郡”(即今日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敦煌市)。因此,汉代河西长城,除了军事上防御北方匈奴侵扰之外,为开护屯田、兴修水利、豢养军马、供给军粮、发展农牧业经济 、保障通讯报警和商旅往返 、连接中原农业带和天山以南农业区、建立西域都护府、畅通“丝绸之路”奠定了重要历史基础。山丹汉长城作为汉代河西长城军事防御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军需屯田、驿传、烽传、屯兵、戍守兵器等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走廊蜂腰”、“甘凉咽喉”的军事要塞地位不言而喻。    明朝建立以后,原来统治者元蒙贵族逃回漠北草原,不断南下骚扰掠夺,所以明朝十分重视北方战略防御。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公元1547-1548年)巡抚杨博主持了甘肃长城的三段(今山丹县丰城堡-山丹县东乐驿、山丹县东乐驿-临泽县板桥堡、高台县五坝堡-高台县九坝堡)增建工程,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廖逢节又主持数段重建工程,历时25年之久。    从山丹汉长城到山丹明长城,从防御北方匈奴到北方鞑靼,山丹汉明长城及“三关”(峡口关、红寺山关、铁门关)“五门”(东乐?门、静安?门、山丹?门、新河?门、峡口?门)凭借其“天险”要塞,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和中西文化商贸交流,确保了河西走廊长城沿线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社会进步。    二、山丹汉明长城的商贸流通价值    山丹汉长城作为汉代河西长城军事防御工程体系的重要战略屏障,保障了汉朝从山丹重镇通往西域、向西用兵的战略地位,保障了冷兵器时代汉代山丹“皇家马场”(今山丹军马场)的军马繁衍,保障了汉朝以来长城沿线节点城市的商贸流通、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保障了“丝路”商贸重镇-山丹的欣欣向荣。从“锁控金川”的山丹汉长城,到隋炀帝御驾焉支山会见高昌王和西域27国使者,主持“万国博览会”,山丹演绎着“丝绸之路”“互市”贸易的传奇。“隆庆议和”之后,明朝和蒙古鞑靼部结束长城沿线军事冲突,明朝在长城沿线多处开辟市场同蒙古族进行贸易,山丹在明长城旁开设山丹?门,并筑墩为标志,开辟了交易市场,开始了山丹农耕产品与蒙古游牧产品长期的贸易往来。    三、山丹汉明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山丹汉长城是古代山丹先民巧夺天工的伟大创造,她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