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兽医原虫学.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篇兽医原虫学

冈比亚布氏锥虫 罗德西亚布氏锥虫 火鸡肝病变 第一节 绪论 由孢子虫纲的寄生性原虫寄生于畜禽引起的寄生虫病 一、形态 没有运动器官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形态 二、生活史 比较复杂 在畜禽体内的发育阶段都是细胞内寄生 一般都具有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 其中有的需要生物性传播者的参与,有的一生只有1个宿主。 第一节 绪论 一、形态 二、生活史 第二节 血孢子虫病 血孢子虫目 畜禽血细胞 其它细胞 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血孢子虫在无性生殖阶段的虫体有的呈梨形,故称梨形虫,以前称焦虫 一、巴贝斯虫病 巴贝斯属 双芽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 牛红细胞 患牛高热、贫血、黄疸、常有血红蛋白尿 红热尿 1.病原体 (1)双芽巴贝斯虫 有单梨籽形、双梨籽形、圆形、椭圆形、环形、三叶虫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多位于红细胞中央区域。 第二节 血孢子虫病 一、巴贝斯虫病 1. 病原体 (1)双芽巴贝斯虫 图:双芽巴贝斯虫 长度一般大于红细胞半径 典型虫体是双梨籽形虫体,两虫体尖端相连形成锐角。 染色质团块1个,姬氏染色后染色质呈紫红色,胞浆呈淡兰色 (2)牛巴贝斯虫 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多位于红细胞边缘区域 典型虫体也是双梨籽形虫体,但两虫体尖端相连形成钝角。 2.生活史 需要蜱做为生物性传播者 双芽巴贝斯虫 微小牛蜱 牛巴贝斯虫 硬蜱属的蜱 (2)牛巴贝斯虫 2.生活史 双芽巴贝斯虫在牛红细胞内以出芽生殖进行繁殖 在蜱体内的发育较复杂,尚未清楚 大概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3.流行病学 牛巴贝斯虫在牛红细胞内进行出芽生殖之前可能还在其它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 (1)病原在蜱体内经卵传递,双芽巴贝斯虫病由后代的若蜱或成蜱传给牛,牛巴贝斯虫由后代幼虫、若虫、成虫传给牛。 (2)易感动物只是牛 犊牛更易感 (3)夏秋季多发,跟传播媒介的活动有关。 南方发病季节长 3.流行病学 4. 致病作用 (1)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性贫血,进而引起黄疸。 (2)虫体的代谢产物和崩解产物侵害许多组织器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和其它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 牛巴贝斯虫的致病性较弱 血液凝固不良,尸僵明显;肝、脾肿大,肝呈黄棕色,脾髓软化,暗红色;心脏扩张,心肌软化;真胃和小肠粘膜水肿,有出血点;皮下组织充血、黄染、水肿;膀胱充满红色尿液。 5. 症状和病变 潜伏期为8~15天;高热稽留,可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贫血、黄疸,病后期特别明显;常有血红蛋白尿。 4.致病性 5.症状和病变 (1)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做初步判断。 6. 诊断 (2)制作静脉血涂片,镜检寻找典型虫体。 (3)有人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诊断方法。 (4)硫酸喹啉脲(阿卡普林) 用5%注射液按0.015~0.020 mg/kg体重im或 iH。 (1)血虫净 7. 治疗 参见伊氏锥虫病。 (2)咪唑苯脲(双脒苯脲) 按1~2mg/kg体重im或 iH,丙二酸盐配成10%,盐酸盐配成4.5%。 (3)黄色素(锥黄素) 3~4mg/kg体重,用0.4%氯化钠配成1%水溶液,水浴消毒30分钟,温度降至体温时静注。 6. 诊断 7. 治疗 (3)患畜隔离饲养新引入的家畜先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 8. 预防 (1)对可疑畜用药物定期驱虫。 (2)尽量消灭畜舍内外的蜱和自然环境中的蜱。 8.预防 二、鸡住白(细胞)虫病 疟原虫科 住白虫属 卡氏住白细胞虫 沙氏住白虫 休氏住白虫 鸡 血细胞内和内脏组织细胞内 我国已报道的有卡氏住白虫和沙氏住白虫,主要是前者。 1. 病原体 (1)卡氏住白虫 宿主白细胞直径13~20微米,胞核往往被虫体挤到一边,呈一狭带或月牙状。 成熟配子体近似圆形 15.5~15.0微米 大配子直径为12~14微米(胞核直径3~4微米),小配子直径为10~12微米(胞核大,直径为10~12微米,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二、鸡住白虫病 1.病原体 (1)卡氏住白虫 图:卡氏住白虫雌雄配子 (2)沙氏住白虫 成熟配子体长形 ,24×4微米 ,宿主细胞常被挤压成纺锤形,细胞核呈一狭长的带状。 大配子23.8×6.4微米,小配子22.4×5.6微米,大、小配子的胞核差不多大。 (2)沙氏住白虫(图:配子体) (两种住白虫在姬氏染色后,大配子胞核的颜色较深,小配子的胞核颜色较浅,) 2.生活史 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前半段在鸡体内进行,配子生殖的后半段和孢子生殖在媒介体内进行。 都需要生物性传播者,卡氏住白虫的媒介为库蠓,沙氏住白虫的媒介是蚋。 血管内皮细胞 形成裂殖体 肝 肺 肾 其它器官 肝 巨噬细胞 红细胞或白细胞 2.生活史 卡氏住白虫对3-6周龄的小鸡危害最严重,对中鸡的危害较严重,大鸡对其有一定的抵抗力。 3.流行病学 流行与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