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1.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第四章 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 4.1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 4.2 数字PID控制算法 4.3 直接数字设计算法 4.4 4.1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技术 4.1.1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步骤 4.1.1.1 连续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在连续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皆为连续的信号量。 图1 连续控制系统框图 DDC: 用数字控制器代替模拟控制器,对对象直接进行控制。 好处: 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数字控制系统,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多个回路的控制。 2.可以采用DDC,实现串级、前馈、纯滞后补偿、对变量解耦控制等。 图2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是混合类型的。包括: 连续信号:时间、幅值上都是连续的。 离散信号:时间上离散,但幅值上是用模拟信号来实现的。 数字信号:时间上、幅值上都是离散的(量化), 量化模拟信号:时间连续、幅值上连续量化。 图3 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类型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包括: 离散系统理论——对象的离散化方法、原则,包括: a.差分方程和Z变换理论,利用脉冲传递函数来分析离散系统。 常规控制设计方法,包括模拟设计方法和直接数字设计方法; 按极点配置设计法 最优设计方法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 采样系统理论——包括: 离散系统理论 采样理论(采样定理),采样信号的恢复等; 连续模型以及性能指标的离散化; 性能指标函数的计算 采样控制系统的仿真 采样周期的选择 数字系统理论——包括上述离散系统和采样系统理论外,还包括数字量化效应等,如量化误差、非线性特性的影响、数字控制器的实现等问题。 *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对象是连续的,控制器是离散的,如何将连续环节离散化,或将离散环节与连续环节连接,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如果采样周期小,计算机转换以及运算字长较长时,可以采用连续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即在连续域内设计出模拟控制器,然后将其离散化,由计算机来实现 ------ 模拟设计方法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如果采样周期较大,由量化效应不可忽视时,采用采样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按某些约束条件直接设计控制器) -------- 直接数字设计方法 离散信号和连续信号、数字信号和量化模拟信号共同存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决定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不同于常规连续控制系统。现现在在具体实现时,采用模拟设计方法的较多,利用其丰富的实际经验,解决问题。 4.1.1. 2 选择采样周期T 将采样信号恢复成连续信号,由零保持器实现。 采样周期: 4.1.1. 3 离散化方法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方法:根据连续系统设计出模拟控制器,然后通过离散化方法,将其转换成脉冲传递函数或差分方程表示的数字控制器。 直接数字设计方法:将受控对象的模型离散化,根据离散对象模型直接设计数字控制器。可采用解析法、Z根轨迹、W频域法等,设计出满足一定要求的数字控制器。 设计数字控制器的重要步骤,是将连续系统离散化。即将连续时间传递函数F(S) -离散传递函数F(Z)。 对模型离散化时,要考虑离散等效性问题: (1) 脉冲响应特性 (2) 阶跃响应特性 , 如超调量、振荡次数、上升时间、过渡时间等。 (3) 频率特性, 如通频带、增益余量、相位裕量、以及闭环频率响应峰值等。 (4) 稳态增益 (5) 零极点分布 典型的离散化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差分变换法 1.差分变换公式 特点:用一阶差分代替微分 设连续系统传递函数为: D(s) = = --------------- (1) 式 ; 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S * U(s) = E(S) 取拉氏反变换, 有: ------------------------------------- (2)式 令 则 U(KT) = U[(K-1)T] + T * E(KT) 等式两边取Z变换得: U(Z) = z –1 * U(Z) + T * E(Z) ; 根据Z变换定理, Z[ U[(K-1)T]] = z –1 * U(Z) 则 D(Z) = = -------- (5)式 比较(1)式和(5)式,得 : = 即 后向差分公式: ----(福勒Fowler代换, Z –1 = e-TS = 1 – TS + T2S2 / 2! – T3S3 / 3!+...... ,级数展开后, 取一次项) D(Z) = D(S) 同理,如果将差分用下式代换: 得到: U[(K+1)T] = U(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