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试卷.ppt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试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激素生理功能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摘除、移植、注射、饲喂法等,但后两种方法使用中还要注意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 (1)甲状腺激素 ①饲喂法: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 ②摘除法:摘除小狗的甲状腺。 (2)生长激素 ①切除法:切除幼年动物的垂体; ②注射法:注射一定浓度的生长激素。 (3)性激素 ①割除法:割除性腺; ②移植法:移植性腺。 研究思路: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 的病理症状→推知某激素的生理功能。 (1)垂体——既可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催乳素)直接发挥作用,又可通过分泌促激素对其他内分泌腺的发育与分泌起控制作用。 (2)胰腺——既具外分泌部,分泌消化液;又具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下丘脑——既可作为神经系统结构,产生并传导兴奋(如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又可作为内分泌腺的枢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 素管理垂体对促激素的分泌;同时还可 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4)胸腺——既可作为内分泌腺分泌胸腺素, 又可作为免疫器官(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 考纲要求 构建网络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 考点二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 重点提炼 命题视角 题组一 根据反射弧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 题组二 从兴奋产生与传导的机理进行考查 题组三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 重点提炼 2.兴奋的产生机制 Na+流入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3.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1)膜外: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2)膜内: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过程: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特点:单向传递,原因? (3)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突触小体是指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部分,是突触的一部分。兴奋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5)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6)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7)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可作用于肌肉细胞 和某些腺体细胞的膜上受体,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命题视角 题组一 根据反射弧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 1.(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C 技法提炼 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 )传到突触后膜( )。 命题视角 题组二 从兴奋产生与传导的机理进行考查 2.(2014·江苏,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 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 3.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 总结提升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分析 (1)图示 解读: a~b段: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 b~d段:Na+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d~e点: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Na-K泵:Na+被泵出膜外,K+被泵入膜内) f点:静息电位。 (注:Na+内流、K+外流的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