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 PK MP3:既生瑜何生亮.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D PK MP3:既生瑜何生亮.doc

MD PK MP3:既生瑜何生亮   高条静雄用木片制作了一个模型,这个尺寸可以方便地放进口袋。刚开始工程师觉得这种尺寸的MD不可思议,但是后来他们还是找到了各种解决办法。最后,高条静雄用三分钟做出来的模型由索尼公司最优秀的工程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得以实现,这或许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MD的故事   其实,MD并不是21世纪伊始才登上历史舞台的。早在90年代初期许多国人刚刚接触到Walkman的时候,磁带产品销量开始出现急剧下滑,时任索尼株式会社社长的大贺典雄就已经感到作为随身携带的音频设备,CD随身听碟片的尺寸较大,而且不可擦写,便携性和用户对音源的自主选择等方面都不太理想。因此,有必要推出一种可以取代磁带甚至CD的音乐介质。   1986年索尼研制成功了可单次写入的光盘——WO(Write Once Disc),1988年,在WO的基础上,索尼又发明了可多次擦写的磁光碟——MO(Mangne to Optical Disc)。MO技术的研制成功为索尼指明了方向。利用这种技术,不但可以对存储介质进行反复的擦写,而且还可以使存储介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1989年,索尼音频技术部鹤岛克明领导的研发小组在当年的音响展会上展示了一种可以录音的CD原型产品。这种碟片使用了与MO一样的技术,这为后来的MD(MiniDisc)的诞生奠定了坚定的技术基础。   然而,这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展示时还处于不完善雏形阶段。在索尼和飞利浦于纽约共同举办的联合记者会上,一个工程师竟然在众记者的眼皮底下竭尽全力地用日本纸扇来冷却过热的系统。尽管如此,大贺典雄还是对鹤岛克明说:“你要开发一种可以录、可以放的设备,使用比CD更小的碟片来取代磁带”。这揭开了新介质研发的序幕,鹤岛召集了当初开发CD的一些工程师,在MO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介质的研发工作。他们要创造一种用于小型录音设备的碟片。最终,这种碟片的规格被定制为直径64mm,录音时间74min,与一张CD相当,但面积仅为CD碟片的1/4。同时,通过和索尼信息情报中心的合作,ATRAC这种数字音频压缩技术诞生了。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的便携性能,减少携带过程中因震动造成的跳曲,一种新的基于半导体介质的防震记忆技术也被同时开发出来。1991年5月,所有的研发工作都完成了。就这样,在CD出现10年后,索尼宣告一种新的音频规格MD(MiniDisc)诞生。为了便携性,碟片封装在塑料的外壳中。MD结合了磁带的可录制性,CD的高音质、高速随机播放、快速查找等优点。索尼还明确界定了CD和MD的差异:CD用于闲暇时的音乐欣赏,而MD则是随时随地享受音乐,和Walkman非常类似,但比后者要轻巧便携得多。   1992年11月,MD的全线产品在日本上市了,同时,欧美地区的销售也在积极的准备中。第一部MD录放机MZ-1,第一部单放机MZ-2P、第一种录音介质MDW-60和88种SEM发行的MD唱片终于摆在日本商店的货架上。同时,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的主要电器商店展开了一个名为“试听、试用”的推广活动。接下来的12月,欧美地区的MD产品销售也顺利的开始了。初代MD又大又重,播放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小时,但是其所具备的一些特点还是很快让人们接受了它。MD被日本几乎所有的电子消费品制造商看好,夏普不失时机地也始自己的MD核心芯片的研发。紧接着,松下、建伍、胜利(JVC)、安桥、天龙、先锋等知名厂商纷纷参战,MD市场开始了扩张和发展。而比这更重要的是,数字音乐产品的销售潜力被极大地激发。1995年,MD硬件的年销量达到了1百万台。   在作为历史分水岭的1997年,索尼推出了长宽控制在100mm以内、厚度低于 20mm的MZ-E35。至此以后,MD开足马力向人性化、小型化和个性化发展。鉴于便携式随身听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索尼公司决定继续进行研究,把MD缩到更小。当时由主要参与随身听研发以及后来负责技术开发的索尼执行副总裁高条静雄负责这项工作。在向研发人员提出要求时,他用木片制作了一个模型,这个尺寸可以方便地放进口袋。刚开始工程师觉得这种尺寸的MD不可思议,但是后来他们还是找到了各种解决办法。最后,高条静雄用三分钟做出来的模型由索尼公司最优秀的工程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得以实现,这或许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此之后,MD机小型化成了众多MD制造商追捧的卖点之一,松下更是将这种小型化玩到了极致,其推出的SJMJ88所拥有的11.8mm厚度迄今仍是最薄的MD之一。此外,1997年前的MD机都只有不到10小时的播放时间,1997年一些型号的使用时间才勉强超越了10小时。而从1998年到2000年开始,使用时间的提高幅度非常迅速,10小时以上的播放时间在所有机型上得以实现,而且还一直在不断的提高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