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行为: 在社会环境中,他们不断地与他人接触。与他人互动时所表现的行为。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攻击行为的发展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作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以及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助 人 行 为 的 研 究:学 前 儿 童 研究: 每个儿童每小时表现出15次帮助他人的行为 结果表明:与他人分享,帮助或安慰小伙伴的儿童更受欢迎 在儿童接受任何道德或社会规范之前,他们已经具有了与年长的儿童相似的亲社会行为 婴儿12个月大时,就会以指示物品给别人看的方式来与人“分享”一些有趣的经验,他们有时也会将自己的玩具拿给同伴玩。 18个月大时,许多儿童已经能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婴幼儿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理性。 一 亲 社 会 行 为 的 缘 起 分享玩具 拒绝分享玩具 常会与无玩具的同伴分享玩具 霸占玩具不肯分享 29~36个月大的幼儿 安慰哀伤伙伴 对忧伤者表示同情 并试着安抚忧伤者 婴儿会因他人忧伤而忧伤 但并不表示 同情 会有攻击行为 23~25个月 很少表现同情心 常表现出同情心 限制幼儿的活动, 倾向于使用体罚 或不加说明的管教 幼儿伤害他人的行为 对幼儿伤害他人的行为 用一种充满情感的 说明,一种同理心训练 即:站在他人角度换位思考 母 亲 利他行为:是指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 二、亲社会行为的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的男孩的利他行为 年龄阶段 利 他 反 应 分享的糖果数 儿童捡铅笔的百分比 儿童志愿协助贫困儿童的百分比 5-6 1.36(60%) 48% 96% 7-8 1.84(92%) 76% 92% 9-10 2.77(100%) 100% 100% 13-14 4.24(100% 69% 96% 一:攻击行为的发展 成人帮忙 “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 观察发现:2岁半-3岁半的幼儿在假装游戏中,比年龄较大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仁慈行动,而4-6岁的儿童在游戏时则较少扮演利他者,但在真实生活中却有较多助人的行动。 三、亲社会行为的稳定性 儿童亲社会倾向确实有明显的一致性。 利他主义有一定的稳定性。 是一种关心他人利益,而不考虑自己利益 1.冲动式 即用冲动的方式安慰哀伤的同伴 2.激烈式 表示要去打那个让同伴哀伤人。 3.避开式 即以回避的方式让哀伤的同伴感觉更好。 四、父母行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家庭中的社会化训练 母亲的移情能力 (一)、攻击行为的发展 攻击行为 工具性攻击 敌意攻击 主要有身体攻击、语言攻击、用物品攻击——破坏别人财产或物品及关系攻击等 案例分析: 可可今年4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有时指手画脚说其他小朋友的坏话,并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 拓展 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遗传因素 (二)家庭教养方式 (三)大众传媒 二: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男孩比女孩攻击性强,部分归因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雄性激素 性别图式:一种认知结构、他把有关什么值得观察,审美,适宜,模仿等性别知识组织在一起。 关系型攻击 学前儿童的偶然攻击是正常的。当然,对于那些容易冲动、经常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儿童,成人应该给予及时的干预和纠正,并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儿童,有效地降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概率。 SNAP训练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