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C4162007.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ACC4162007.doc

CACC 416/2007 香港特別行政區 高等法院上訴法庭 刑事司法管轄權 判刑上訴許可申請 刑事上訴案件2007年第416號 (原區域法院刑事案件2006年第782號) 答辯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 對 第一申請人 劉秋芳 第二申請人 葉宇輝 第三申請人 彭家俊 主審法官: 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楊振權 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張慧玲 聆訊日期: 2008年10月28日 判案日期: 2008年10月28日 判案書 上訴法庭法官楊振權頒發上訴法庭判案書: 三名申請人劉秋芳、葉宇輝、彭家俊和另外兩名被告人趙家威、馬舜英(“被告人”)被控串謀詐騙罪,他們否認控罪。被告人都遭區域法院法官沈小民裁定罪名成立,並同被判入獄3年半。 被告人都曾提出上訴許可申請,希望能獲准就定罪及/或判刑上訴,但他們部份人先後放棄就定罪及或/判刑的上訴許可申請,餘下的只是三名申請人就判刑的上訴許可申請。 本案屬層壓推銷式種金騙案。申請人和其同謀成立騙人公司以銷售健康食品為名,招攬會員參與各項金錢計劃。他們以特高回報為餌,誘騙受害人參加計劃,目的是騙取他們的金錢。 事實上騙人公司沒有進行任何生意,更不會有生意盈利。公司收入全憑騙取受害人金錢來維持,最終計劃必會停頓, 而亦必會有受害人蒙受經濟損失。 案件有多名受害人,他們都被騙取了對他們來說可能屬數額不菲的金錢。 三名申請人在騙案中扮演不同角色,劉秋芳是涉案有關公司之一的登記董事。該公司和騙人公司有聯繫,她亦有份游說一些受害人參與計劃。 葉宇輝登記為騙人公司的董事和東主,以個人名義租用物業,方便詐騙。他亦是騙人公司銀行戶口的簽署人。 彭家俊則扮演騙人公司職員,負責推銷有關的金錢計劃。 各申請人背景不同,但並沒特殊之處。劉秋芳,47歲,離婚,育有兩名成年子女,沒有刑事記錄。葉宇輝,31歲,單身,在車房工作,有5項刑事記錄 — 主要涉及翻版光碟罪行。彭家俊, 36歲,有一名幼兒。他和太太分開,幼兒現由女朋友照顧。 上訴理由 三名申請人都指判刑過重。代表劉秋芳的袁國華大律師指原審法官沒有充份考慮她在騙案中扮演的角色較輕微,亦沒有獲得金錢利益。袁大律師指劉秋芳的罪責較其他被告人都為輕。袁大律師力稱控方證據不足以導致唯一合理的推論指劉秋芳有積極參與串謀詐騙的行為,因此她的判刑應較其他被告人為輕。 袁大律師強調劉秋芳經營美容院,是美容院的董事和股東。她只有向相熟人士推銷計劃,但沒有使用虛假陳述,而涉及的金額亦不大。 袁大律師亦指沒有證據顯示涉及詐騙案件受害人的數目及他們損失,因此原審法官不應以詐騙計劃涉及相當龐大的金錢為基礎來作出判刑。 代表葉宇輝和彭家俊的吳建五大律師則指葉宇輝只是騙人公司的名義股東及董事,並非騙案的主腦。 吳大律師強調葉宇輝並沒有直接參與向公眾介紹及推廣涉案的詐騙計劃,故其罪行應較其他被告人為輕。 吳大律師力稱原審法官理應區分每名涉案騙徒參與罪行的程度而作出適當的個別量刑。吳大律師認為原審法官判處的3年半刑期只適用於同類案件的主腦,以反映法官所稱需要作出具阻嚇的判刑。吳大律師認為原審法官不應視葉宇輝和彭家俊為主謀來懲罸他們。 吳大律師強調沒有證據顯示彭家俊是案件的主腦,亦沒有證據顯示他有參與擬定或推廣詐騙計劃。 吳大律師指彭家俊只是一名受僱員工,賺取薪酬,而案件亦不具普遍性,故無需判以阻嚇性刑罰。 討論 本案屬典形的層壓式或種金騙案。申請人和其同謀利用受害人的無知及貪婪,以精心策劃的方式詐騙他們。不論受害人確實損失多少,騙徒目的都是盡量騙取受害人的金錢,而一般而言,以這類案件的受害人的背景而言,有關損失亦會對他們做成沉重的經濟損失。 誠如原審法官指出,案件涉及的金錢計劃是精心策劃的行騙工具,騙人公司成立一年,雖然沒有確實證據顯示受害人的數目及他們的損失,但以有關計劃的規模推算,涉案的金錢會是相當龐大。假若警方不是及早發現及採取果斷行動偵破騙案,受害人的數目及他們的損失亦必會大增。 在香港商業社會,以商業行騙手法詐騙屬極為嚴重罪行,理應重判,以收懲罸和阻嚇作用。特別是在這一類的詐騙案件,受害人大部份都是社會上較為弱勢的社群,他們被騙取的金錢亦可能是他們勞苦一生、省吃儉用所得。申請人以精心策劃的詐騙手法騙取他們金錢,屬無恥及冷血的罪行。 層壓式推銷、種金詐騙案和倫敦金等詐騙案名稱不同,但行騙手法基本一樣,詐騙對象和對社會做成的不良後果亦相同,因此該類罪行的判刑應相約。 袁大律師和吳大律師均指他們分別代表的申請人都並非騙案的主腦,故刑期應較主腦為輕。 本庭在香港特別行政區 訴 方淑嫺及他人 CACC 197/2006案就相同的上訴理由,本庭有以下評論。 “在整個行騙過程,不同騙徒扮演不同角色,他們都是在做戲,因此他們個別角色背後之確實輕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