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君子以文会友 “醴”就是酒,而“文” 是如水一样清淡。 “文”虽然是如水一样清淡,但以文章学问相会,以志同道合相连,反而能够“淡以亲”。所谓 “人亲喝口水也甜”,友情常在。 “醴”虽然醇浓香美,但以酒肉相聚,以利相交。当利益冲突时,不仅可能“甘以绝”,而且反目成仇人,无友谊可言。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认为,人的过错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其为人处世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所犯错误的性质也有所差别。通过对一个人所犯过错的分析,就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也就能够深入地了解他,就能判断他是否具有仁德。 【读解】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观过知仁,实际上也就是从一个人所犯的过错中识别人。 据《后汉书·吴祐传》记载,有一个叫孙性的人私自搜刮老百姓的钱买来衣服孝敬父亲,父亲知道后大怒,孙性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便拿着衣服去向吴拓自首。吴拓问明缘由后说:“因为孝敬父亲而承受了污秽的名声,这就是‘观过,斯知仁矣!”不仅没有处罚孙性,反而将衣服送给了他,让他去孝敬父亲。 这就是“观过知仁”方法的实际运用因为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过错,但过错的性质有所不同。有的过错 是“十恶不赦”的,有的过错却有种种复杂的原因,比如说动机不错,但结果造成错误。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作细致的观察、分 析,找出他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从他的过错中进一步认识他的 品质,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 《唐书·娄师德传》记载,当娄师德的弟弟要到代州去做官时,他教导弟弟要学会忍耐。弟弟 说:“这没问题,比如说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我把它擦掉就是。” 可娄师德却说:“擦掉也不对,因为这样还是会显露出你对他的做法不满,所以,应该让它自己在脸上干掉。”这样的修养功夫就是以德报怨,一般人真是很难做到。孔圣人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他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有人提出的这个问题,但却很艺术地说,以德报怨,那又用什么去报德呢? 有一天你坐出租车,总共二十元。但发现司机要收你100元,显然,司机多收费了。这时候你会采取什么方式? 以怨报怨 拒绝付款; 以德报怨 再给他一笔小费; 以直报怨 仍按规定付款20元,但要告诉他犯了规,以后改正。 老子提倡“以德报怨”,孔子主张“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仁者爱人的忠恕之道? 探究:老子提倡“以德报怨”,孔子主张“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仁者爱人的忠恕之道? 不矛盾。“以直报怨”是以正直、公平之道回报仇怨。儒家的爱不是无差等的兼爱,儒家的恕道也不是没有底线、不讲原则的宽容。儒家忠恕的底线是不在根本上违背仁道,不突破“礼”的底线。对突破仁、礼的底线的思想和行为,孔子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求也聚敛而附益之,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儒家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尊严,以正直的心态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仇怨,这表现了儒家有仁爱忠厚的宽容之心,同时还有坚守底线的原则性。 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又是如何看出来的? 观其行察其好: 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 2、读书受轩冕诱惑。 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看重名利 “管宁割席”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好” “恶” 的正确读音?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只有仁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不能正确地去爱,等于不爱,或者是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顾鸿安 《论语解读》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举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 和“以德报德”。 《老子》:“以德报怨”; 《圣经》:“爱敌如友”; 《礼记·表记》:以德报德,则人有所劝; 以怨报怨,则人有所惩。 知识链接 何以报德:以德报怨,若为忠厚,然教人以伪,又导人于忍,否则将使人流于浮薄。既以德报所怨,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为报?岂怨亲平等,我心一无分别于其间?此非大伪,即是至忍,否则是浮薄无性情之真。 以直报怨:直者直道,公平无私。我虽于彼有私怨,我以公平之直道报之,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4T-中医护理灸疗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部分:督灸.pdf VIP
- 2025年秋小升初入学分班语文测试卷(一)(统编版) .pdf VIP
- 施必牢丝锥使用介绍.pdf VIP
- 外教社2023新世纪英专本科生系列(修订版):英语阅读 第1册 Unit 4 PPT课件.pptx VIP
- 小英雄雨来读书分享ppt.pptx VIP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docx
- 免疫云-接种端培训20240222.pptx VIP
- 中建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细则(2021年).docx VIP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独立,是摆脱依赖还是建立新的依恋,以了解世界,洞悉自己” 导写及范文.docx VIP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