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2概述.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一、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 分工表现为不同劳动者从事不同商品的生产劳动,或商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劳动, 生产力的提高要求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效率)(福特汽车) 历史上,英国最早发生产业革命,曾经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核心地位。 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总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 世界生产分工的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中。新型工业国家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是人类产品生产的基础,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矿产、气候、河流、自然物种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产条件,这是国际分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有赖于人类的科学发展水平。 一些经济学家把自然条件看得很重。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口数量、市场规模 人口是一种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生产效率的高低有赖于劳动和资本的适当组合。 劳动力丰富的国家适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紧张的国家适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力本身属性的差异会引起劳动分工。(简单劳动、复杂劳动) 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也要求劳动分工。 劳动(生产)规模又由市场规模的影响(经济水平)。 国际生产关系 国际生产关系指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的社会生产关系。(各国和各民族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 目前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混合”),前者占支配地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纵向的进步性和横向的不公平性并存(剥削性)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国际分工和人类进步,同时也拉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别。 贫富两极分化又会阻碍世界经济的进步。 上层建筑 不应认为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纯粹的经济现象,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发生影响。 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政策上。 (亚非拉种植园、经济封锁/援助、驻军) 二、国际分工的几个发展阶段 国际分工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四)个阶段: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面向国外的专业化生产 发达国家以强制手段或暴力手段对落后国家进行掠夺或掠夺性生产。(当时的种植园具有封建性甚至奴隶性) 宗主国与其殖民地更加之间的专业分工是当时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特色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空前提高, 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 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英、法等国进行,它们发展为工业国,而其他广大国家则处于农业国、原料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一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农村的分工发展成为世界性城市和农村的分工。 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垂直型 (印度/英国-棉花、亚麻;澳大利亚-羊毛) (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特别是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生产力更加提高,分工更加精细。 这次科技革命是在英、美、德等国进行的,其他国家在引进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推动下,某些基础设施与某些轻工业和采矿业有一定发展,但仍不同程度处于初级产品供应国的地位。 国际分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 资本输出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特征 第二次产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改变了世界经济面貌 交通工具的发展改善了世界贸易的物质/技术条件 资本输出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 殖民地与其宗主国之间的分工、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国家深化。 工业国之间向“水平式”分工发展。 (英国-钢铁,挪威-铝,德国-化学,芬兰-木材加工) (4)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它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 产业革命对国际加工的型号深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国际加工的形式和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国际加工的形式从过去的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专业化分工方向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专业化;零配件和部件的专业化;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任何一个专业发达技术进步的国家也不可能生产出自己所需的全部工业产品。 (5)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一些主要特征 国际分工的格局 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地区经济向集团化发展(过去主要是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经济发达国家内部,广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