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三维目标认知失误,矫正课堂教学失范行为.docVIP

反思三维目标认知失误,矫正课堂教学失范行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思三维目标认知失误,矫正课堂教学失范行为.doc

反思三维目标认知失误,矫正课堂教学失范行为   【摘 要】揭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些失范行为,指出行为失范背后的问题在于对三维目标的认知失误,同时给出矫正失范行为的方案。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中的失范行为成为反思素材,从而推动三维目标的准确认识,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三维目标 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的失范行为   赵亚夫教授形象地描述,教学目标是打靶时枪上的准星,是一课之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目标模糊”的现象仍然存在。   案例一:知识与能力的模糊化。在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有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祖孙三代服饰、饮食、住宅、习俗的变迁,用身边事去细致入微地描摹历史。但是学生的展示大多琐碎、重复。下课铃声响起,喧闹之中,学生眼前只是滑过了大量杂乱的图文,教师只是被动的旁观者。教学“展示”缺少在教师引导下由知识学习向认知能力转化的过程。   案例二:过程与方法的形式化。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儒学的兴起》一课,曾有教师套用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自学并展示答案。可惜问题设计老套且零散,学生和教师都仅仅满足于从教科书上找到相应文字作为答案,甚至还有学生借助教辅书应付,空有过程的“展现”却难见方法的“提升”。   案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知识化。曾有教师努力借助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任何形象资料的支撑,价值观竟然也成了知识化的提问内容。整个引导过程中,教师脸色越来越凝重,除少数“尖子生”仍在艰难响应外,整个课堂气氛沉闷。   二、失范行为的反思   首先,教师漠视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另起炉灶。例如“汉代儒学”,内容标准的界定是:“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而前文的案例二对此漠视,套用旧教材的体系。必修三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基本把握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线索。……正确认识人类精神生产与经济活动及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在案例二的设计中并未体现,使教学浮于表面。   有些教师尽管关注了课程标准,但其理解明显狭隘。大多数一线教师都是从教学大纲时代走过来的,容易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使是课程标准出台,其内容标准也会被一些教师当成教学大纲看待,课程改革关注的能力、方法、情感等目标被搁置了。   其次,对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关系认识不清。前文的案例一“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值得提倡,但只关注形式而忽视知识体系的建构,如果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淡化,其他维度的目标就失去了必要的支撑点,课纵然上得热闹,但终究难言实效。   问题式教学首先强调的是问题生成过程中的情(情境)、理(理性思考)和行(可操作性),而前文的案例二缺乏这些要义,唯独在关注知识的文本内容而已。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靠教师创设情境自然渗透,学生自然感悟,但前文的案例三显然“用‘认知’替代‘情感体验’,所有的‘德育’‘情感体验’‘领悟’都变成了课堂内的‘智育现象’”。   三个案例都过于孤立地强调三维目标的某一个方面,造成了教学在知识和课程目标上的碎片化。事实上,“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如果我们要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一门学科活的认知结构,就要强调这几方面的整合”。   三、失范行为的矫正   首先,目标不可主观随意,要研究课程标准,确保目标设计的全面准确。   教学目标不是凭借教科书或是授课教师的偏好确定的,课程标准,包括每个模块的三维课程目标和具体课时的内容标准,才是重要依据。例如汉代儒学的教学,不妨这样设计:   1.以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剪辑片段导入。(父子、兄弟间无情杀戮之后,血迹冲净,菊花点缀,《太和颂》歌声响起――仁智信,礼义忠,敦厚德,列圣王。)   2.由影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统治术的特点是什么?(儒法结合,外儒内法)   3.遵循以下三步借助史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辩诘,教师在此过程中点拨、仲裁、总结,逐渐以板书形式形成知识结构。   ①为什么?――单纯的儒家或法家不足以支撑封建统治吗?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这种融合大功告成?   ②是什么?――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制胜的法宝是什么?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③怎么样?――汉代太学走出了大批执着于礼法的忠臣,但也出现过猛烈抨击时弊的异见分子。有人据此认为儒家有两张面孔,你觉得呢?据此谈谈,儒学是如何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你如何看待学术发展与政治转型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以课程标准作为准绳,指导了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而影响了教科书内容的取舍,教学媒体、策略的选择,教学环节的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