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自身抗体检测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临床应用 金域免疫实验室概况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对临床怀疑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建议进行自身抗体检测。疾病分类或诊断标准中列出的自身抗体应在检测之列。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抗体水平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自身抗体检测意义 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肯定诊断 如:SLE:关节炎、口腔溃疡、光过敏、意识不清、血小板减少(dsDNA抗体阳性) 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提示诊断 如早期RA:关节炎(血清阳性) 自身抗体检测意义 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减少、溶贫(血液、急诊) 蛋白尿(肾内) 黄疸、腹痛、腹泻(消化) 抽搐、癫痫、昏迷(神内、急诊) 干燥综合征: 转氨酶增高(消化) 血沉增快(内科) 皮肤瘀点、瘀斑、白细胞、血小板较少(血液) 反复肺感染(呼吸) 口干(口腔、内分泌) 眼干(眼科) 腮腺(颌下腺)重大(口腔) 自身抗体检测意义 评估预后及指导用药: 抗体谱广+高低度→病情重→用药规范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 病因不明 血清中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 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累及多系统 有内脏 肾、中枢神经 损害者预后较差 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SLE分类标准 SLE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 ANA 敏感性高 95% ,特异性低 75% 见于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多种感染 正常人 低滴度、老人 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检出率不同 抗双链DNA dsDNA 抗体 敏感性稍低,约75%,特异性高(95%) 水平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 特别是LN 作为SLE疾病活动性的监测指标之一,应定期进行检测(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抗核小体抗体(AnuA -新的SLE特异抗体 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它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对抗dsDNA抗体、Sm、DNP及AHA抗体阴性的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苏茵、栗占国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3.7 Su Yin et al,Clin Rheumatology,2007 抗DNP抗体-狼疮因子 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临床意义: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 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出现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抗ENA抗体谱 抗Sm: SLE标志之一,特异性高 99% , 敏感性低 25% 与病情活动无关 抗RNP: 阳性率40%,特异性不高 往往与SLE的雷诺现象和肌炎相关, MCTD 抗SSA: 出现在SCLE、SLE合并干燥综合征时有诊断意义 有抗SSA/Ro的母亲所产婴儿易患新生儿狼疮 抗SSB: 抗SSB/La,临床意义同抗SSA 阳性率较抗SSA低 抗核糖体P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 金域红斑狼疮疾病组合(12项) ANA ENA7项(U1RNP抗体、抗sm、SS-A抗体、SS-B抗体、抗Jo-1、SCL-70、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dsDNA DNP 抗核小体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RA) 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 特征——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周围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最终可导致关节破坏 危害性——常见病:发病率0.32%~0.36%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 全国31个省,覆盖13亿人口,抽出734个县 市、区 ,设计样本量260万,占全国人口的2% RA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 性别 女性多见,3倍 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 80% 35-50岁 起病 缓慢 病程 慢性,反复发作 RA临床表现 关节表现: 晨僵: 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症的程度成正比,是RA病情活动指标之一 关节炎: 关节痛/压痛,关节肿 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 特点:部位——周围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最常见腕、掌指、近指关节 RA临床表现 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血管炎 肺 心包炎 胃肠道 肾 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干燥综合征 2010新版RA分类标准 与ACR1987标准的主要区别: 关节炎以排除其它疾病为前提 强调CCP抗体和RF 增加急性相反应物 保留受累关节数和滑膜炎持续时间 废除三个条目: 晨僵、皮下结节、对称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 见于70%的RA患者,其含量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效价 1/20有临床意义 RF对RA的诊断不具特异性,RF也可出现在RA以外的多种风湿性疾病和非风湿性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