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风》《鲁颂》《豳风》看春秋时期齐鲁文化的不同.docVIP

从《齐风》《鲁颂》《豳风》看春秋时期齐鲁文化的不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齐风》《鲁颂》《豳风》看春秋时期齐鲁文化的不同.doc

从《齐风》《鲁颂》《豳风》看春秋时期齐鲁文化的不同   摘要:齐鲁两国作为周初分封于东方的两大重要诸侯国,在建国后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传统民俗以及封君治国方略的不同,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开放务实见称,鲁文化则以厚重严谨闻名。下面拟从对《诗经》中《齐风》《鲁颂》和等同于鲁风的《豳风》的研读来粗浅归纳《诗经》里齐文化与鲁文化在经济、政治、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诗经》;齐文化;鲁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133―02   西周初分封于东方的齐国与鲁国分别继承了东夷和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文化,但是由于两国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的不同以及建国方略的差异使得这两个原本同属一个文化圈的文化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了两个风格迥异的文化传统――尊贤尚功的齐文化和尊尊亲亲的鲁文化。下面拟从对《诗经》中《齐风》《鲁颂》以及《豳风》的研读对齐、鲁两国的文化差异作一次试探性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民风民俗等方面分别叙述。   一、经济制度   (一)齐国:务实开放   齐国地处泰山之北的滨海平原,多山地丘陵和海滨盐碱地,农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而齐国东、北两面临海,当地又有煮盐的传统,再加上齐地的崇尚功利的风俗,齐太公于是“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历代统治者均奉行农工商并举的政策。对于这种经济政策,《齐风》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是我们通过阅读、分析这些篇章,也可略知一二。《南山》中“葛屦五两”、“?麻如之何”说明种植作物有葛、麻,《东方未明》中“折柳樊圃”体现了蔬菜种植业。《敝笱》首句“敝笱在梁”说的是将破了的笱放在拦鱼坝上,可见齐国的捕鱼方法多,而其后提到的鲂鱼、鳏鱼、?鱼也说明齐国渔业资源丰富。这种综合的经济政策充分利用了齐国的各类资源,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开放性,极大地刺激了齐国经济的发展,促使齐国增加了大量财富。   (二)鲁国:厚重保守   “鲁文化就是在单一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鲁一体的内陆农业式的封闭文化。”这在《鲁颂》《豳风》中多有体现:《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以连续性的图画生动描绘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图景,具有史诗壮阔的气魄,是一首当之无愧的农业史诗。同时该诗也反映了鲁人的生活、农业生产情况,表明了鲁人对于土地和农耕的深厚情谊,再现了鲁国作为周王朝重要分封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毛诗序》:“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野,鲁人尊之。”所以,《鲁颂》历来被视为赞美僖公之作,这与其重农重谷是分不开的。《鲁颂》中《?》和《有?》反映了鲁国重农的传统,《?》中描绘了一群又肥又壮并且花色各异的马,突出了鲁国养马众多、重视农牧业的特点。《有?》里“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直接表达了年年丰收粮满仓、把谷物留给后代的愿望。   二、政治制度   (一)齐国:尚变革、恶守常的功利主义政治   《齐风》11首诗中有《鸡鸣》《东方未明》《南山》《敝笱》《载驱》《猗嗟》6首诗的内容都与政治生活有关。《鸡鸣》描写了天明时一位官宦之家的妻子一遍遍催促其丈夫起床上朝,与其关心政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丈夫以“苍蝇之声,日出之光”应付其催促的慵懒的形象,此诗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勾勒了一名关心政事的齐国女子的形象。《东方未明》同样描写了一位因公室使唤而从早忙到晚的小吏形象。《南山》《敝笱》《载驱》一向被视为刺襄诗,实非尽然,“诗人是站在维护齐、鲁两国友好关系的高度来审视齐襄公与文姜私情和文姜嫁鲁的:看到文姜嫁鲁而作《敝笱》《载驱》抒发欣喜之情,看到文姜、鲁桓公造成两国友好的破坏而作《南山》谴责他们的违礼行径”,这表明了齐人对政治生活的关心。   (二)鲁国:重守成、谨守周礼的宗法政治   纵观《鲁颂》4篇,都和周代礼乐文化制度有关。“《?》是一首关于养马的颂诗,而马在周代礼乐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祭祀的对象又是重要祭品,也是军事力量与民力的象征。”《有?》是记述祭祀后君臣宴饮的诗,描写宴饮时还有乐舞相伴,诗中提到“鼓咽咽,醉言舞。鼓咽咽,醉言归”。舞是周代礼乐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展现了鲁国对礼乐的遵守及其对礼乐复兴所做出的努力。《泮水》里的“泮宫是鲁僖公依据西周辟雍所建造的实施周代礼乐制度的综合性的典礼场所”。辟雍是周礼的一种象征,所以泮宫继承的是辟雍代表的文化精神。在春秋礼崩乐坏背景下僖公仍能积极复兴周礼,足见鲁国对周礼的严守。《?宫》为颂扬僖公建庙、祭祀之颂歌,从诗中描绘的祭祀对象、车服用具可知礼乐形式。由上可知鲁国对周代礼乐是极为推崇的。   三、民风民俗   (一)婚俗   1.齐国:东夷传统深厚、开放色彩浓厚   姜太公就齐后对东夷族人采取绥靖政策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