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苹果树,一枚别在伊犁胸前的徽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苹果树,一枚别在伊犁胸前的徽记.doc

苹果树,一枚别在伊犁胸前的徽记   我觉得,如果以一种果实来作为伊犁的意象,一定是苹果――明媚的光泽、淳朴的芬芳,那内在的气息,正是伊犁地域深处的品质。   似乎在各种不同的果树中,只有苹果树与生活的关系最密切。不仅郊外的园子里种着大面积苹果树,小巷许多人家的院子里也有苹果树。苹果树太普遍,以至成了伊犁风情画里不可或缺的景物。我觉得,如果将新疆各地典型民居拍下来,土崖上的民居、沙漠边缘的民居、暗渠之上的民居、葡萄树掩映的民居,虽然都具有西域风格与特色,可是只有生长着苹果树的小巷或庭院出现的时候,我们才可以一下子指认出:这里是伊犁!啊,苹果树,一枚别在伊犁胸前的徽记,亘古久远。   怎么能没有苹果树呢?生活中所有的一切――树下的晚餐,一场场歌舞,洒落在院子里的星辉、鸟鸣,冬天的果酱,葬礼,地毯上的午睡以及小巷孩子们的童年――都在苹果树的支撑与遮蔽下……或许这么写并不公平,难道园子里的杏树、梨树、桃树、桑树、樱桃树,就与生活关系不密切?果实成熟,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水果可享用,最幸福的就是嘴巴,整日被芬芳的物质填满。可是满足口腹之欲并不是主要的,收获给我们带来精神的丰盛,胜于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所有果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你认为飘荡在空气里的各种香味,哪一样是可以删除而无意义的?啊,就是这样,伊犁生活的美满,正是各种果实气味的总和。可是现在我提出的疑问是,为什么苹果树与这片土地格外贴切,比其他果树更能说明 “在伊犁”,它与这片地域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就像我不能说清什么是爱情一样,爱情不仅包含气味、饮食、幻想、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有多巴胺、加压素和醋酸催产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神秘而复杂,渊源,也是一件令人无法清晰表达的事。   种植树木是维吾尔族人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他们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各种植物,树木和花草将庭院围绕起来,在花朵的芬芳中,果实扑通坠地――一种不自知的财富与奢侈。我觉得,习惯不过是一种在生活中被固定下来的行为,可是似乎不仅如此。为什么他们的习惯好像某种遗传病症,代代相传,集体发作?是不是习惯经过漫长时光演变,会逐渐变成血液里的基因?就像现在,种植成了一个群体情不自禁的行为。   可是这些能解释苹果树出现在小巷的根源吗?还是抛却女性认识里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吧,如果追溯得客观一些,可以看到以下资料记载:作为古地中海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残遗植物,野苹果生长于海拔900~1600米的天山前山地带,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州西天山深处,东起新源县和巩留县,向西经昭苏、察布查尔、霍城三县,延伸至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等地,再至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州、塔拉斯州,最西到达哈萨克斯坦的希姆肯特州和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费尔干纳州。伊犁河谷土地开阔,冰川资源、“湿岛”气候等独特的水土光热条件,为野生苹果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伊犁野果林面积广大,生物物种多样,是名副其实的野果天堂。   我见过这些野果林,浩浩荡荡,布满山坡谷地,广阔而壮美,与梭罗在《野果》中引用帕拉狄乌斯所说的情形一模一样:“大地上到处生长着苹果树,没人种植,没人照看。”野果树从山脚一直向高坡生长,像一群群长腿的马鹿在奔跑,跃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自由、灵性,充满野性的表达与展现。可是野性不是表面的,而是出于内心的独立――它们“在野性中保存着这个世界”,每一个野果子核内,2000万年前的野生遗传基因密码仍秘密存在。啊,又是遗传,正是这生命深处的神秘记忆,向世人透露了“关于苹果最初的草图”(迈克尔?波伦《植物的欲望》)。那么,再没有比野生苹果更早到达河谷的生命――地上荒草漫漫,天山雪水四处流淌,遍地野果树下,西域各种野生动物成群穿过。而远方,一群更为高级的生命正向此地缓缓移动。大地上的迁移,充满了命运的未知与动荡,谁知道前方会遇到什么?谁能肯定遥远的土壤更适合生存?可是一种咒语般的召唤不断在耳边回响,人们无法停止移动的脚步。水向大海流淌或许也不是地势的原因,而是感受到远方一片海域辽阔、梦境般的隐约召唤。啊,生机盎然的荒野中,不仅可以找到苹果树与这片土地的渊源,还有与人类的渊源。一切,充满等待的意味。   可以想象,当那些游牧民族一身疲惫,在迁徙途中与一片绽放的果树相遇时产生的幸福与感动。他们决定在这里暂时休整。时光流逝,人们开垦土地、建造房屋,一座具有规模的城池渐渐形成,十三世纪“阿力麻里”在河谷建立起来。就是这样,家园的确立不一定经过深思熟虑的考察,而是对一片土地产生的信任与眷恋。树底下第一缕炊烟此时具有了象征意义――游牧生活的一次停顿,俗世生活向蛮荒之地的初次问候。   史书记载,“阿力麻里”――这座以苹果命名的城市曾是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和蒙兀儿斯坦的首都,丝路北道上著名的国际都会这样描述它:“鼎盛时期,城内街市流水交贯,果园诸多。”我们似乎可以看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