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 学习中药方法 1、熟悉目录,熟悉药物分类。分类里内容包括了药物的性味、主要功效、主治等信息。 如:麻黄、桂枝属于发散风寒药,它们的性味是温热的;主要功效为: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2、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主治。 3、掌握熟悉药物的功效。 4、利用图谱对中药外形有所了解。 总论 中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古称“本草”。 中药的组成:植物为主,还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能、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本草”。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中药的起源——即药食同源 此时期的特点: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学知识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一、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 《本草经集注》——补充了《本经》的内容。 三、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 四、宋朝时期 设立国家药局——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 五、金元时期 六、明朝时期 《本草纲目》——对我国古代本草学成就的全面总结。 七、清朝时期 《本草纲目拾遗》 八、民国时期 九、新中国的成就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采收、贮存)密切相关 植物类 1.产地:“道地药材”——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因素有关,但临床疗效是关键。 如:四川(黄连)、杭州(菊花))、江苏(薄荷)、东北(人参)、云南和广西(三七)、山东(阿胶)等。 药材引种和动物的驯养: 西洋参—国内引进成功; 天麻—贵州、陕西等地引种成功; 人工牛黄、养鹿取茸、人工虫草菌的培养。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采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积累是不相同的。 全草入药者—在植株充分成长或开花的时候采集,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如:薄荷、紫苏、车前草、蒲公英。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 如:荷叶、艾叶、枇杷叶。 花——在花正开时 如:菊花、金银花、月季花、红花 果实、种子—在果实成熟时 如:龙眼、枸杞、乌梅。 根、茎—古时二、八月为佳。早春二月,新芽未萌;深秋时节,多数植物停止生长,其营养物质多贮存于地下部分,有效成分高,此时采收质量好。 如:天麻、葛根。 树皮、根皮——春、夏植物生长旺盛时如:肉桂。 动物类:因药材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桑螵哨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 炮制:按照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 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叫做饮片,饮片可供各种剂型。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一、去除杂质,纯净药材。 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二、便于制剂和贮存 三、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巴豆泻下峻烈,要去油取霜 四、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如:蜜炙甘草—增强温补作用。 五、改变药性,扩大应用范围 如:生地黄—苦寒—清热凉血—血热证 熟地黄—甘温—补血—血虚证 六、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七、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第二节 常用炮制方法 一、修制 1、纯净处理 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2、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是药物粉碎,便于服用、制剂。 3、切制处理: 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称量、干燥、贮藏。 二、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 水制的目的:清洁药材、软化药材、调整药性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杂质,捞出、晒干、备用。 2、淋:将不易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使质地较硬的药物软化,便于切制饮片。 5、漂:将药物置宽水或流水中浸渍或经常换水,去腥臭味和盐分。 6、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及细粉末的方法。 三、火制(炒、炙、煅、煨)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 目的:使药物干燥、松脆、焦黄或炭化;易于粉碎、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1、炒 ①清炒:炒黄、炒焦、炒炭 ②加固体辅料炒:土炒、麸皮炒、米炒,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
文档评论(0)